-
融媒助力 黔貨出山
2021/1/7 14:16: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藏身于大山深處的納雍赤松茸、來自開陽的生態富硒雞蛋、產自黔北正安的野生木瓜……打開“助農團團”貴陽融媒扶貧展示平臺,貴州各地的原生態綠色農產品映入眼簾。這些農產品通過一條條短視頻走進消費者的視野,并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原標題:融媒助力 黔貨出山
藏身于大山深處的納雍赤松茸、來自開陽的生態富硒雞蛋、產自黔北正安的野生木瓜……打開“助農團團”貴陽融媒扶貧展示平臺,貴州各地的原生態綠色農產品映入眼簾。這些農產品通過一條條短視頻走進消費者的視野,并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截至目前,‘助農團團’已上線展示各類農產品1000余種,從時令果蔬到初深加工產品,覆蓋了貴州的12大特色優勢產業。”“助農團團”負責人金卓穎告訴記者,該團隊常年有人在省內跑點勘察,與貧困地區的生產者開展走訪洽談,制定宣傳方案。
貴州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貴州將產業扶貧作為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來抓,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辣椒等12個農業特色產業,產業規模和質量穩步提升,為農村脫貧、農民增收奠定了產業基礎。
但是,長期以來,因為缺少品牌知名度,貴州的優質綠色產品一直“藏在深閨”,未能賣出好價錢。尤其是2020年年初,在脫貧攻堅戰進入沖刺時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消費受限,農產品銷售受阻,局部地區的農產品出現暫時滯銷情況,對脫貧攻堅造成較大影響。
面對難題,貴州省委宣傳部于2020年4月啟動實施“宣傳促消費扶貧”十大行動計劃,運用媒體及其他商業網站資源,從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動宣傳等10個方面入手,加強對該省重點特色優勢產業的宣傳推介。貴州提煉了“貴州綠色農產品、吃出健康好味道”的農產品宣傳口號,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全省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識別體系,通過各類媒體平臺廣為傳播。
黔南州圍繞培育和發展12大特色優勢產業,開展一批品牌建設、一系列品牌營銷、一系列聯動宣傳、一系列宣傳推廣,2020年上半年在抖音、快手等平臺舉辦直播897場,參與直播商品數1451個,零售額達1689.1萬元。黔西南州建成了貴州省首個直播電商基地,集抖音流量支持、網紅帶貨、網紅批發商城、廠家貨源支撐為一體,搭建起了地方產業、貧困戶和消費市場之間的連接紐帶。
通過持續不斷的宣傳,貴州全省的產品認證意識逐步提升,省農業農村廳積極統籌推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目前全省已有131個特色農產品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在全國省(區、市)排名第8位,2020年農業農村部對該省紫云紅芯紅薯、鎮寧小黃姜、興仁獼猴桃、沿河金竹貢米等31個農產品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叫得響是為了賣得好。多彩貴州網旗下的多彩寶平臺聯合各地商務部門,創新“互聯網+”精準扶貧方式,啟動貧困縣扶貧助農抖音直播活動,千方百計把綠色、優質農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2020年前三季度,貴州省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30.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紫云、納雍等9個未脫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該省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秉澤 通訊員 蒙煥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