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困數據歸零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2021/2/26 15:36:18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用8年時間,實現了近1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經過八年持續奮斗,在新冠疫情肆虐背景下,2020年中國仍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中國用8年時間,實現了近1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經過八年持續奮斗,在新冠疫情肆虐背景下,2020年中國仍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
貧困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的簡稱,又稱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確定重點扶持縣,是中國扶貧開發區域瞄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國第一次確定貧困縣是在1986年,此后陸續進行過幾次調整,分別是在1994年、2001年、2011年。
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對國家重點扶持的縣進行了第三次調整。這次調整,全國重點縣總數為592個。2014年,國務院扶貧辦確定了全國832個貧困縣。兩年后的2016年,貧困縣開始逐年脫貧摘帽。
按照貧困縣退出的有關政策規定,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井岡山市宣布率先脫貧摘帽。截至2016年年底,井岡山市貧困發生率降至1.6%,成為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第一個“摘帽”的貧困縣。
2020年11月,隨著貴州省宣布剩余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國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中國的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也在不斷大幅下降。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近1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指的是2012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現行標準”指的是,2011年,經國家統計局測算、各部門共同研究、國務院確定,農村貧困標準為“按2010年價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
2020年3月1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中國的脫貧標準是一個綜合性的標準,概括為“一二三”。
“一”就是一個收入,標準為2011年的不變價農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按照物價等指數,到2019年底現價是3218元,計劃到2020年是4000元左右。根據建檔立卡的信息,已經脫貧人口的收入人均都在9000元以上,剩余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
“二”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三”就是“三保障”,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還有就是飲水安全。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小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脫貧攻堅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不僅僅表現在現有標準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的消失,更為重要的是,在脫貧攻堅戰的推動下,貧困地區各種產業體系、基礎設施、教育衛生以及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都得到了極大改善。
同時,脫貧攻堅戰也極大地改善了貧困地區鄉村的治理狀況,貧困人口在與貧困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能力有了極大提升,精神面貌有了極大改善。
不過,從貧困發生的客觀規律而言,消除農村絕對貧困并不意味著貧困的最終解決。返貧問題、脫貧不穩定的問題以及相對貧困問題,都可能會在脫貧摘帽地區存在。
黨中央也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決定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做到扶上馬送一程。
農業農村部也明確提出,今年和“十四五”期間,要把鞏固拓展成果,實現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擺在首要的位置,繼續壓實壓緊責任,一定要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轉自:第一財經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外資看好中國市場發展潛力
- 下一篇:“十三五”產業消費扶貧成果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