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制畸形消費 還原“茶喝不炒”
2021/3/3 13:25:14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期,“天價巖茶”的報道再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道中提到,近年來,部分巖茶價格呈現數倍乃至一二十倍增長,從每斤數千元、上萬元漲至十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顯而近期,“天價巖茶”的報道再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道中提到,近年來,部分巖茶價格呈現數倍乃至一二十倍增長,從每斤數千元、上萬元漲至十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顯而易見,“天價巖茶”帶來的后果是擾亂市場秩序、行業信譽受損,助長了“辦事茶”、“送禮茶”等不正之風。
眾所周知,完全背離茶葉本身價值的“天價茶”炒作已不是新鮮事,西湖龍井、信陽毛尖、普洱茶等都曾被炒成“天價”,“天價巖茶”也曾在2018年被央視點過名,這些事件的結果往往是“天價茶”下架,涉事企業表態、承諾等,但不久之后又會有相似的事件見諸媒體。“天價茶”就像行業的一個頑疾,反反復復難以根除。
究其原因,除了“天價茶”確實能讓一部分人獲利以外,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被炒作出來的“天價茶”已經脫離了用來喝的屬性,而是被用來迎合某些“辦事茶”“送禮茶”的畸形“需求”。事實上,“天價茶”往往是“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其昂貴的價格和奢華的包裝非常符合一些人送禮、走關系的需求,甚至出現了天價茶價目表,以及回收、代售等變現業務,幾乎形成了一個“價格炒作-高價銷售-回收變現”的灰色鏈條,如果不加以遏制,就會助長“關系文化”和“送禮文化”等不正之風,甚至滋生腐敗,最終傷害的是普通消費者的正常需求和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筆者認為,遏制“天價茶”,除了在銷售環節上對虛假標識、虛假宣傳、虛假廣告、不明碼標價、串通操控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常態化的長效監管機制,還應該加大處罰力度,增強出發的威懾力,更重要的是要從倡導健康的消費觀念,加大反腐力度等方面入手,比如將“天價茶”列入黨員干部不得收受的名貴特產資源目錄,嚴懲利用“天價茶”進行洗錢、受賄等行為。
只有這樣,才能還原“茶喝不炒”,讓企業將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茶葉品質上,讓消費者喝到越來越多的好茶。(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佟明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