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產金融化、銀行不良資產處置……銀保監會回應熱點問題
2021/3/5 15:36: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房地產金融化、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外資流入風險等熱點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會上一一作出最新回應, 再次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房地產金融化、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外資流入風險等熱點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會上一一作出最新回應, 再次釋放出金融支持實體、防范金融風險等重要政策信號。
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
郭樹清表示,我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其中,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于各項貸款增速。
他指出,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還比較強,但是去年投向房地產的貸款增速第一次降到了平均貸款增速之下,這個成績來之不易。相信房地產的問題會逐步得到好轉。現在各城市“一城一策”推出房地產綜合調控舉措,目的是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逐步把房地產的問題解決好。
“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或者投機,這是很危險的,因為持有那么多房產,將來如果市場價格下降,個人財產就會有很大損失,貸款還不上,銀行也收不回貸款、本金和利息,經濟生活就會發生很大的混亂。所以必須既積極又穩妥地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郭樹清說。
2021年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不減
據郭樹清介紹,銀行業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2017年至2020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8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總和。他還說,疫情發生以后,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處于不正常狀態,還款有困難,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狀況,所以不良貸款上升是必然趨勢。據他介紹,2020年處置力度已經加大,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02萬億元。“2021年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還會增長。”他說。
“但是,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不良資產處置處理好。第一要加大力度,第二要穩中求進,保證在經濟和銀行金融體系的可承受范圍內。”他說。
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谷澍表示,盡管受到整個疫情和經濟波動影響,但中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水平在不斷提高。以農行為例,對不良貸款認定標準非常嚴格,監管規定逾期90天就要劃分為不良,但是現在逾期超過20天的法人貸款就分類為不良,以加強資產質量的前瞻性管理。受疫情影響,不良貸款的反彈風險是有的,風險是基本可控的。
金融將繼續支持企業“減負”
強化對實體支持力度始終是金融業工作重點。郭樹清表示,截至2020年末,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19.6萬億元。全年新增制造業貸款2.2萬億元,超過前5年總和;新增民營企業貸款5.7萬億元,比上年多增1.5萬億元;健康保險賠付支出2921億元,同比增長24.2%,累積了1.57萬億元長期健康保障風險準備金。
談及今年金融機構是否會繼續讓利,郭樹清表示,很多政策還會延續。但因為今年整個市場利率回升,估計貸款利率會有回升和調整,但總體利率還是較低;收費方面不會有太大變化,已降低的費用一般不會恢復。“將通過支持財務重組、債務重組、企業重組、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繼續支持企業,降低企業負擔。”他說。
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應對人口老齡化
針對社會對人口老齡化影響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擔憂,郭樹清表示,人口老齡化確實是一大挑戰,銀保監會也在積極研究推進如何應對。其中一項措施就是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就是我們常說的商業養老保險。
中國人保集團董事長羅熹表示,第三支柱相對于其他兩個支柱來說作用不太一樣。一是給高收入階層個人養老提供一個渠道、提供一種方式;二是給新興業態,新的從業人員、多種方式從業人員提供一種養老保障;三是通過長期的養老保障資金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包括跨周期投資,商業養老資金進入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會有比較大的促進作用。
羅熹表示,人保集團按照銀保監會的工作部署作了一些積極的探索:一是積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二是積極承辦長期護理保險。解決高齡、失能、失智老人的護理難題;三是積極開展養老產業建設。充分發揮養老長期資金的優勢,設立人保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聚焦長期護理服務商、綜合康養服務商等養老產業投資;四是積極參與管理養老保險基金。目前,人保集團管理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已達2500億元,比去年增長了1倍多。去年的收益率達到了10%以上,較好地發揮了養老資產保值增值作用。
外資流入規模和速度在可控范圍內
對比西方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已率先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針對市場對資本流入有可能導致輸入性通貨膨脹的擔憂,郭樹清表示,中國經濟目前仍在恢復性增長,我國資產價格有很大吸引力,和其他國家相比利差較大,因此外國資本流入是必然的。
他也表示,目前來看,外資流入的規模和速度在可控范圍內,金融監管部門在繼續研究采取更有效的辦法,一方面鼓勵資本要素跨境流動,另一方面又不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
過去三年,銀保監會批準了100多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在中國設立。郭樹清透露,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銀保監會還將實施更深層次的金融市場和機構改革,推進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暢通要素循環,激發市場活力。
“鼓勵更多的外資進入中國,今年還會繼續考慮進一步降低外資準入門檻,基本上實現和中資一樣的待遇,現在沒有什么領域不開放的。”郭樹清表示。(記者 向家瑩 汪子旭)
轉自:經濟參考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