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末智行品牌開放日:見證不一樣的毫末,一個不一樣的智行
2021/3/9 14:12: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毫末智行核心團隊 中新網3月8日電 近日,在北京順事嘉業創業園,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毫末智行)首次品牌開放日活動舉行。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左二)、首席執行官CEO顧毫末智行核心團隊中新網3月8日電 近日,在北京順事嘉業創業園,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毫末智行)首次品牌開放日活動舉行。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左二)、首席執行官CEO顧維灝(左三)、首席交付官CIO甄龍豹(左一)和首席運營官COO侯軍(左四)攜旗下全線產品及核心團隊首度悉數亮相。這是毫末智行在收獲數億元Pre-A輪融資后第一次對“毫末模式”進行全方位解讀,也讓我們了解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公司。
精彩紛呈,大飽眼福
活動現場,兩輛引人注目的低速無人車“小魔駝”在園區穿行,將精美茶點準確送達活動現場;隨著音樂響起,“小魔駝”又雙雙起舞,歡迎嘉賓的到來。無人小車“一車多用”,從臺前到幕后,扮演了多重角色。
“小魔駝”智能服務無人車現場大屏上,搭載毫末智行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HWA1.0的長城汽車WEY品牌旗艦SUV“摩卡”正在保定高速上進行100km/h的自動駕駛測試,測試功能包括巡航、自動變道、智能躲閃等。其中躲避大貨車的一段令人緊張不已。據悉,毫末的路測總里程已達30萬公里。
與其他ADAS不同,毫末智行的系統已從用戶適應型轉向適應用戶型,駕駛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更改,包括跟車、變道習慣等等,讓乘用車自動駕駛更簡單、易懂,更符合用戶要求。
活動現場還展示了毫末智行成立一年多來所走過的歷程和研發的各種產品,詮釋了毫末智行從低速到高速的自動駕駛路線圖的清晰脈絡。
從百年變遷到下一個十年
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來自長城汽車,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超過20年,經歷了我國汽車工業從興起、繁榮到危機再興起的整個過程。他在《浪潮已至,自動駕駛的下一個十年》的主題致辭中表示,汽車作為一種出行工具,正在由“四個輪子上加一個沙發”向“安裝在四個輪子上的智能手機”轉變,未來的出行工具將是“安裝在四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
他說:“隨著人們對智能汽車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及人們交互方式的不斷改變,開始需要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所以汽車需要更大的算力,以及更強大的能源支持。隨著出行工具數字化變革的進程,不僅出行行業,物流配送行業也會隨之變革,市場格局新陳代謝,出行行業正在面臨百年一遇的巨變,而我們都身處其中。”
張凱指出,電子/電氣(E/E)架構將成為出行工具發展的基礎,而之前主要是采用分布式架構。現在,單個ECU的算力并不是特別高,實現整車功能單純靠通信已很難滿足。人們發現,增加一個功能就需要增加一個ECU。隨著汽車功能越來越多,ECU也越來越多。據統計,現在采用分布式架構的汽車中ECU的數量已經超過了200個,所以不得不考慮采用更大算力的計算平臺,在同一個控制器上去運行不同功能,這樣整車就進入了域控制器(DCU)時代。
他介紹說,長城WEY“摩卡”就使用了四個域控制器來實現整車所有功能。這樣不但降低了整車重量,而且還降低了線束成本。但是,隨著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功能(雙智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業內的共識是,電子/電氣架構將會向著中央計算架構發展。
功能的交互也由之前的板級集成進化為芯片級集成,中央計算架構將會采用超大算力的中央計算平臺,以滿足整車的所有的功能。據估計,中央計算單元的算力未來會超過2000T,當然所有功能都會在同一個芯片的同一個內存里運行,以極大地提升計算和交互效率,同時結合5G和云計算的一些資源,能夠為車輛使用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毫末模式”穩健行遠
如張凱所言:一家好的公司一定要有一個好的CEO。2月份,毫末智行完成Pre-A輪融資,也迎來了正式的CEO——中國最早接觸主機廠的互聯網人之一、有著多年汽車智能化經驗的顧維灝。
顧維灝在題為《千里智行,始于毫末》的演講中對“毫末模式”進行了闡述。這也是他離開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出任毫末智行CEO一職后首度公開亮相。不難發現,毫末團隊中既有來自互聯網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和軟件開發工程師,也有來自長城汽車等主機廠商的汽車工程師。兩種不同的基因在毫末智行體內“混血”,造就了“毫末天團”,這正是其實現自動駕駛遠征勝利的最大保證。
人馬齊備,下一個問題是往哪里走?如何前行?面對技術驅動的自動駕駛領域,難道除了燒錢、“死磕”就沒有他路可走?毫末智行的特立獨行讓我們眼前一亮。
作為國內智能駕駛行業的先行者和領路人,顧維灝在演講中分享了他對智能駕駛行業的思考,并詳細闡述了毫末模式。
他認為,當前全球自動駕駛行業主要有三種發展模式,一種以谷歌Waymo、百度等科技公司為代表,第二種以特斯拉、理想、蔚來等新能源主機廠為代表,第三種的代表是通用汽車+Cruise。
Cruise模式的出現為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顧維灝表示:“汽車主機廠+科技公司的發展模式能夠將傳統汽車行業和科技公司二者之間的行業壁壘轉化為優勢,實現互補。”毫末智行正是這一模式在國內自動駕駛行業中的典型代表。
發展模式定了,如何實現呢?毫末智行的下一步是按照“從低速到高速、從載物到載人、從商用到民用”的規律遞進式向前發展。為此,毫末制定了名為“風車”的戰略,顧維灝是這樣理解這套戰略的:利用成本和規模優勢,基于數據智能,從乘用車、低速無人車生態平臺和智能硬件三個方向進行布局。
據介紹,“風車戰略”是以數據智能為軸,三條業務線是風車的三個葉片,不斷轉動收集場景數據,促進數據能力的迭代。不同于Waymo等公司“一步到位”的模式,毫末智行采取穩扎穩打的做法,逐步實現自動駕駛中每一級的跨越。
數據智能是風車的核心,“三葉”收集來的場景數據能夠實現共通、并彼此支持,然后貢獻給數據智能,讓這個“中央大腦”不斷進化,之后再把迭代升級的自動駕駛能力反哺給三個業務。這樣,它們彼此之間就形成了正向循環,能夠互相促進和帶動,整個風車也就越轉越快,最終帶動產品的發展。
顧維灝認為,自動駕駛系統是以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為基礎的,而要讓機器變得更智能,就需要大量數據來訓練算法和建立模型,包括:感知層、決策層、執行層三個層面。而想要真正訓練出高普適性的自動駕駛系統,主要考驗兩個維度上的能力,一個是數據收集速度,一個是數據處理的能力。隨著數據收集和處理能力的增強,數據智能將不斷提高,幫助毫末智行在行業內率先實現自動駕駛的“認知智能”。
顧維灝介紹說:“如今,毫末三個葉片都已開花結果:乘用車自動駕駛領域的產品‘小魔盒’今年已經搭載長城汽車,成為國內首個達到L3級能力、具有量產激光雷達、NOH能力的自動駕駛產品,在系統安全、駕駛體驗、自動駕駛場景覆蓋三個方面達到國內自動駕駛領先水平。第二和第三個葉片,我們已經與順豐、多點等客戶簽訂了合約,低速車產品‘小魔盤’、‘小魔駝’已開始在多場景運營;3月份,毫末智行的自動駕駛系統將開始商用,批量搭載長城汽車。”
他特別強調:“毫末將與我們的客戶一起前行,幫助客戶重塑和全面升級整個社會的出行及物流方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