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缺貨干擾廠商排產 5月乘用車生產零售風險加劇
2021/5/19 15:36:19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 “乘聯會”)發布2021年4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4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 “乘聯會”)發布2021年4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4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60.8萬輛,同比2020年4月增長了12.4%。
“雖然受到芯片短缺的影響,1~4月車市價格促銷基本穩定,個別車型的缺貨漲價現象并不明顯,值得持續關注。5月有19個工作日,較去年同期持平,但芯片缺貨影響干擾了廠商排產,不利于零售增量。”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
4月零售環比下降8.3%新能源車出口呈爆發式增長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4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60.8萬輛,同比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4月增長了12.4%,環比2021年3月下降8.3%,對比歷年的平均環比增速相對較好。
今年國內經濟走勢相對平穩,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經濟持續面臨基數回升的下行壓力,但制造業出口仍保持強勁,對車市消費形成較好的基礎支撐。4月,世界疫情反復,海外產業鏈修復不確定性較大,以印度為代表的國家疫情形勢嚴峻,但歐美疫情受到較好的控制,穩定了中國出口的較好局面。
4月車市價格促銷環比3月小幅增加0.2個百分點,其中豪華車型促銷價格稍有回收,主流合資品牌總體促銷小幅加大。目前,因供需緊張帶來的車型價格促銷回收的車型依然較少。
1~4月,全國乘用車零售累計達到670.2萬輛,同比增長50.7%,處于乘聯會2005年開展零售數據統計以來1~4月同期增速的歷史高位。對此,崔東樹表示,1~4月超強增長的原因首先是2020年1~4月的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下滑32.7%的低基數效應。其次是新能源汽車的增長貢獻度不斷加大, 1~4月同比增速10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4月豪華車零售25萬輛,同比增長30%,環比3月下降7%,但相對2019年4月增長50%。豪華車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
從品牌來看,4月自主品牌零售59萬輛,同比增長24%,環比3月下降8%,相對2019年4月增長5%。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1.5%,較同期份額增長8.1%;國內零售份額為36.8%,同比增3.3個百分點。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經過苦練內功、克服芯片短缺壓力,已在產品、營銷、服務等各方面均有了明顯進步,長安、紅旗、奇瑞、廣汽埃安等品牌同比呈現高幅增長。
合資品牌方面,4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7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3月下降9%,相對2019年4月下降2%。4月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5.1%,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9.6%,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4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16.3萬輛,同比增長192.8%,環比3月下降12.0%。
4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加劇,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上汽通用五菱30602輛、特斯拉中國25845輛,比亞迪25450輛,上汽乘用車13004輛。
4月新能源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特斯拉中國出口14174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2378輛,愛馳汽車出口335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出口也正蓄勢待發。
4月,蔚來、理想、小鵬、合眾、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亮眼。主流合資品牌中的大眾品牌新能源車占據49%份額。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全面量產,產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
5月生產增量面臨風險經銷商庫存建庫難度較大
崔東樹表示,當前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的壓力仍較大,疫情下的逆周期政策或將逐步退出。因此目前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是相關政策不急轉彎總基調下的調整好時機。
疫情后的汽車市場需求正在逐步回暖。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新領證駕駛人數量839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38.6萬人,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加38.7萬人,這對后續的購車消費或帶來促進。
“5月有19個工作日,較去年同期持平,但芯片缺貨影響干擾了廠商排產,不利于零售增量。因3月日本瑞薩火災等因素的后續影響逐步顯現,芯片供給秩序相對混亂,導致5月的生產增量帶來一定風險。生產偏低或將導致經銷商庫存建庫難度較大,車型零售推廣策略也需加快調整步伐。”崔東樹分析。
為應對低庫存壓力,很多品牌經銷商的訂單維護體系持續強化,更多的訂單被有效保留。雖然訂單交付周期延長,但絕大部分換購消費者能夠接受1~3個月的訂單等候。
5月北京配置的新能源指標6萬個號牌將發放,或將成為未來幾個月新能源車市的重大增量。乘聯會預測,由于不少北京消費者剛性需求的購車速度較快,且購車檔次較務實,或推動A級及以上的電動汽車銷量增長。近期上市的埃安Y、特斯拉ModelY等電動汽車新品的增量也將在5月有明顯體現。
而上海等地的新能源號牌政策的微調,對市場總量上影響不大,但對政策導向型用戶的決策路徑有所影響。新能源下鄉政策的開展,或將持續利好新能源市場的規模壯大。
產業鏈經營壓力分化制造業壓力大 經銷商寬松
乘聯會分析,今年的汽車產業鏈的經營壓力分化,制造業壓力大,流通體系的經銷商相對寬松,整車廠商作為銜接制造業上中游和流通體系的核心紐帶,相對壓力較大。
數據顯示,由于今年上游產品價格漲幅較大,對上游盈利改善促進明顯。采礦業銷售利潤率從2015年5%、2017年9%、2019年11%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14%,上游產業利潤率從2019年5.8%提升到今年一季度的6.6%,其中,鋼鐵行業利率提升1.2個百分點。
制造業中游行業的利潤率,從2019年5.7%和2020年5.9%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5.4%。其中電器機械與器材制造業利潤率下降到5%,現近五年低點。
下游行業銷售利潤率總體穩定,但分化劇烈。其中醫藥、煙酒等行業利潤率高位持續高漲。而汽車行業處于利潤率持續下行趨勢,從2015年的8.7%下行到2017年的7.8%、2019年的6.2%,今年汽車行業在卡車市場一季度暴漲下仍維持在6.2%。乘用車行業利潤壓力巨大。
近兩年的乘用車市場的運營壓力相對較大,原因首先是供給端偏緊,導致生產不足,規模上不去,產能利用偏低,企業效益無法體現。其次是上游的成本上漲較大,世界經濟貿易回暖下的供應偏緊也促使上游價格上漲,利潤豐厚,而漲價因素被中游零部件企業和下游車企承擔和吸收,導致下游車企效益較差。
崔東樹表示,目前整車的庫存持續降低,供需處于低水平平衡,導致很多經銷商庫存持續處于低位,庫存資金占用壓力降低,銷售價格相對穩定改善,部分高端車型促銷小幅收縮,而車商維修服務盈利保持穩定,因此今年是很多經銷商的好日子。(余娜)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