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制造業PMI為51.0% 經濟保持恢復性增長勢頭
2021/6/3 11:36:18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5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0%,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0%,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5.2%和54.2%,比上月上升0.3和0.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稱,我國經濟總體繼續保持平穩擴張。分項指數變化顯示,月內市場供給保障較好,大中型企業經濟支撐作用較強,優質產能繼續釋放,市場預期較為樂觀。但原材料價格加快上漲,導致市場需求增速放緩,行業成本壓力加大,小型企業困難增加。
對于5月制造業PMI,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5月PMI反映的經濟形勢還是不錯的,連續三個月在51%以上,較上月雖然下降了0.1個百分點,但下降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且這樣的波動幅度很正常,總體來看,5月PMI基本上是穩定的。
與此同時,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在4月經濟復蘇勢能稍顯弱化的背景下,5月經濟繼續恢復面臨挑戰,不過5月PMI僅是較上月微低0.1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上。
在4月經濟復蘇勢能稍顯弱化的背景下,5月經濟繼續恢復面臨挑戰。但從生產看,除了季節性因素外,發電耗煤量、粗鋼生產量顯示5月生產活動依然是較為平穩的,PMI生產指數還在提升。
從訂單看,新訂單指數有所下滑,但仍然高于臨界線。下滑可能主要源自于上游價格上漲情況下企業優先消耗庫存,訂單減少。不過5月汽車銷量環比依然平穩在增加,更重要的是4月工業企業利潤依然維持高增,能夠帶動5月一部分工業內部需求,支撐PMI新訂單指數。
新出口訂單跌入榮枯線以下,可能更多地還是體現貿易季節性波動,5月進出口同比還將高增。不過考慮到中上游價格向下傳導,對中下游制造業盈利預期產生壓制,后續制造業投資需求是承壓的,進而壓制中游裝備制造業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保持51%以上較高水平。對此,蘇劍認為,一方面,是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正在恢復,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恢復導致國外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在應對疫情時表現較弱,導致供給不足,因此發達國家的部分需求轉移至中國,導致中國出口旺盛。此外,中國經濟自身恢復強勁,政策效果也慢慢開始顯現。
在陶金看來,當前工業部門復蘇仍然受三大因素支撐,即中上游價格上漲帶來的盈利效應、外需高增帶來的中下游制造業增長以及下游建筑業繁榮帶來的建材等需求。首先是上游漲價對下游的傳導仍然沒有完全通暢,暫時仍體現為盈利效應;其次是海外疫情反復下供給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替代中國出口;第三是建筑業受到基建和地產韌性拉動,仍處于繁榮狀態。
對于未來短期內制造業PMI的走勢,蘇劍指出,基本會呈現平穩的運行態勢,發達國家的經濟在持續恢復,疫苗逐步推廣。要知道發達國家是中國最大的產品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的外需會有所改善。因此,中國的經濟形勢在下半年的表現將會趨于穩定,會繼續保持經濟平穩恢復的勢頭。
“短期內制造業可能受到上游成本提升的壓力,而表現承壓。庫存繼續消耗的背景下,后續原材料采購壓力在增加,這是需要關注的。不過在保供、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漲價壓力可能被中和,制造業在中長期增長的下限不低。經濟復蘇‘強動能’可能正在向‘強韌性’轉化,托底制造業景氣度維持榮枯線以上。”陶金進一步強調。(記者 寧婧)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