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藍圖繪就 中國文化產業如何走出國際范兒?
2021/6/15 15:36: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四五”時期,中國如何培育文化產業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文化和旅游部日前發布的《“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給出了答案。 《規劃》明確,要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協“十四五”時期,中國如何培育文化產業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文化和旅游部日前發布的《“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給出了答案。
《規劃》明確,要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協同推進國內文化產業發展和國際合作,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文化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堅持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協同推進、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質量“引進來”并重,構筑互利共贏的文化產業合作體系,培育新形勢下文化產業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新優勢。
在構建文化產業國際合作新格局方面,《規劃》提出,實施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3年行動計劃,積極構建務實高效的多層次政府間產業政策協調對話機制,推進戰略、規劃、機制對接。引導文化企業深耕傳統出口市場、拓展新興市場,逐步提高自貿伙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中國對外文化貿易與合作中的占比,擴大與周邊國家文化產業合作規模。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政策、資源、平臺和標準對接,拓展亞洲、非洲、拉美等市場。依托多邊經濟治理機制,推動形成更多跨區域、跨國界、跨領域的文化產業合作多邊機制。保持中日韓文化產業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論壇等長效合作機制高效運行。加強與全球文化領域專業國際組織的聯系對接,提高參與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全球產業資源調配能力和貿易規則平衡能力。
在增強對外文化貿易綜合競爭力方面,《規劃》提出,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鼓勵企業開發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并受國際市場歡迎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打造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品牌。培育數字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優勢,鼓勵優秀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國際市場。支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裝備生產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與各國共同推動實施一批文化產業合作項目,鼓勵企業家間的交流對接,促進合作共贏。擴大境外優質文化資產規模,優化境外投資結構和布局。支持文化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加強優勢領域國際標準制定和推廣。
在創新文化產業國際合作支撐體系方面,《規劃》提出,合理布局一批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引領企業開拓海外文化市場,推進文化貿易服務平臺建設。實施“中國展區”計劃,支持文化企業參加境內外重要國際性文化展會,推動文化貿易平臺建設。支持龍頭企業與各國合作伙伴共建文化產業園區、孵化器和雙創中心等。與各國合作開展職業經理人、創意策劃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等的交流互訪,多渠道吸引國外優秀創意人才來華創新創業。推動建立文化產業國際合作聯盟。匯集并發布各國重點行業領域渠道、平臺和動態信息,開展國際文化市場細分行業研究,形成文化產業發展國際咨詢機制。支持文化企業開展涉外知識產權維權。
《規劃》還列出了“十四五”期間的6個文化產業國際合作項目。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征集遴選150個以上“一帶一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對入選項目給予投融資、宣傳推介、人才培訓等支持和服務。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支持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上海、深圳)創新發展,支持海南和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強化對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引領文化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達到10家左右。“中國展區”計劃:組織文化企業以“中國展區”形象集中亮相國際重點產業展會,拓展國際市場合作渠道,提高中國文化品牌國際知名度。支持企業積極參與線上展覽、展示和交易會,舉辦線上推廣活動。產業國際合作聯盟:支持建立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聯盟,聯系國內外知名文化和旅游企業,搭建年會、論壇等活動平臺,促進各國企業交流與合作。文化和旅游國際市場信息服務機制:發布國際文化和旅游市場報告、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年度報告,匯編海外市場動態信息,幫助文化和旅游企業及時了解目標市場情況。數字文化產業標準國際化:發揮產學研聯動作用,深入推進數字文化產業標準群建設,加快中國文化標準國際化進程。(記者 孟妮)
轉自:國際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國際競爭力漸強 中國服務出口持續走高
- 下一篇:制造業騰飛 鑄就大國發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