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深海一號”大氣田:中國能源安全添有力保障
2021/6/25 16:01: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經濟觀察)揭秘“深海一號”大氣田:中國能源安全添有力保障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王恩博)由中國自營勘探開發的首個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25日在海南(經濟觀察)揭秘“深海一號”大氣田:中國能源安全添有力保障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王恩博)由中國自營勘探開發的首個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25日在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標志著中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全面進入“超深水時代”。這一突破,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意味著什么?
“深海一號”大氣田位于距海南島150公里的瓊東南盆地,探明儲量超千億方,能穩產30億方/年天然氣生產供應10年以上,其中每年向香港供氣超10億方。中國海油在中國南海的天然氣生產供應能力由此提升到每年130億方以上,為海南省年用氣量的2.6倍。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說,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層面看,中國去年的原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超過70%和40%,“深海一號”氣田投產后,高峰年產天然氣33.9億方/年,可以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氣需求,凝析油24.7萬方,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特別是用能比較集中的華南、華東地區意義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深海一號”大氣田所在海域水深約1200至1500米,屬于超深水。從淺水走向深水,“深海一號”的一小步,卻是中國能源事業的一大步。
中國南海油氣資源豐富,約一半蘊藏在深海海域。中國海油介紹,目前,南海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三個盆地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近8000億立方米,到2025年,累積探明儲量將達1萬億立方米。“深海一號”氣田的勘探突破和成功開發,打開了一扇通往南海深水油氣“寶藏”的大門,進一步展現了該區域油氣產量的巨大潛力。
但深水不只是“水深”,水深的量變帶來了作業難度的質變。海面下水深每增加一米,壓力、溫度、涌流等情況便完全不同,開發難度呈幾何倍數增加。從淺水走向深水,需要采用完全不同的作業裝備、生產設備及開發技術,目前國際上僅有少數幾家大型石油公司具備深水開發技術能力。
難度大、任務重,如何將深水油氣開采出來?中國海油設計建造出一座“海上巨無霸”——“深海一號”能源站。
“深海一號”能源站是中國首個自主設計建造的半潛式生產平臺、全球首座半潛式儲油生產平臺。其總重量超過5萬噸,最大投影面積相當于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總高度120米,相當于40層樓高;最大排水量達11萬噸,相當于3艘中型航母。僅船體工程焊縫總長度就達60萬米,可環繞北京六環3圈;使用電纜長度超800公里,可環繞海南島一周。
“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項目總經理尤學剛介紹,該大氣田開發難度和生產設施建造安裝復雜程度,在海洋石油開發領域首屈一指。在“深海一號”能源站建造安裝過程中,采用了3項世界級創新和13項國內首創技術,攻克10多項行業難題,成為中國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集大成之作,刷新了全球同類型平臺建造速度之最。
“從深水油氣開發層面看,深水是未來能源的重要接替區。”周守為表示,“深海一號”大氣田的勘探開發攻克了一系列深水技術難題和挑戰,表明中國在深水油氣開發領域又邁上一個新臺階,代表中國已躋身世界深水油氣開發陣營,在南海能夠自主開發、建設深水油氣田。
據了解,“深海一號”能源站未來可帶動周邊新的深水氣田開發,形成氣田群,依托已建成的連通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島自由貿易港天然氣管網大動脈,建成南海萬億大氣區,最大限度開發生產和輸送天然氣資源,有效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和能源結構轉型。
周守為說,長遠看南海還有更寬海域、更多超深水領域等待勘探開發,“深海一號”氣田開發所建立起來的技術、裝備體系,將為中國今后走向深藍、走向深海奠定基礎。(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