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農村部:關于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的建議答復
2021/6/26 9:31:03 來源: 農業農村部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3935號建議的答復 張清海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政策引領,政府推動,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的建議收悉�,F答復如下。 一、關于培育支持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 近年…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3935號建議的答復
張清海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政策引領,政府推動,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培育支持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在編制規劃和制定政策時,把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作為重點方向和重要內容,打造農業產業集群。一方面,強化政策引領�!多l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有序開發優勢特色資源,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形成特色農業產業集群”。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20年,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要培育品種品質優良、規模體量較大、融合程度較深的區域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加大項目扶持。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實施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項目建設。截至2021年,中央財政共投資344億元,支持建設10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8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109個農業產業強鎮,從省、縣、鎮不同層面,圍繞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建設農業產業集群。通過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持引導,聚焦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加強生產基地、倉儲保鮮、初加工、精深加工、現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各環節建設,促進“產加銷服”“科工貿金”“農文旅教”全產業鏈發展,建成了一批產值超1000億元重點產業集群和產值超100億元的優勢產業集群,有力帶動引領了鄉村產業發展。
二、關于加大龍頭企業支持力度
龍頭企業是鄉村產業發展的骨干力量。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出臺系列政策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一是加大培育力度。農業農村部加快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隊伍,持續開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工作。目前,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已達1547家。同時,指導各地建立龍頭企業培育認定體系,培育縣級以上龍頭企業9萬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近1.8萬家,初步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的鄉村產業“新雁陣”。二是加強財政支持。在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項目申報實施過程中,明確要求所選主導產業必須有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對聯農帶農機制完善、效果明顯的龍頭企業,中央財政資金以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扶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三是優化政策環境。國務院相關部門出臺系列就業補貼、稅費減免、信貸優惠、貸款延展、租金減免等政策,引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2019年,人民銀行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印發《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銀發〔2019〕11號),明確了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聯合體發展的政策措施。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業農村部向金融機構推薦農業企業享受專項再貸款、支農支小信貸優惠政策。據調度,4萬家農業企業享受信貸優惠政策,授信總額近2000億元。
三、關于加大支持乳業產業集群
奶業是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加大扶持力度,促進乳業產業集群發展。一是中央財政累計安排5億元,支持建設天津市寶坻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等8個乳業現代農業產業園。二是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85億元,支持建設河南濟源市梨林鎮、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鎮等22個農業產業強鎮發展乳業。三是中央財政累計安排5.5億元獎補資金,支持建設天津都市型奶業產業集群、陜西關中奶山羊產業集群、河北環京津奶業產業集群、遼寧良種奶牛產業集群、新疆兵團軍墾奶業產業集群等5個奶業產業集群。通過項目建設,推動建設標準化原料基地,發展農產品加工營銷,健全經營組織和服務體系,推動乳業集群化全鏈發展,提升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加大力度推進實施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推動《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細化落實,以規模種養為基礎、以農產品加工為支撐、以現代商貿物流為引領,聚力打造集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業態豐富、創新活躍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010-59192717
農業農村部
2021年6月7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今年夏糧再獲豐收 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 下一篇:因地施策 地方版碳達峰路線圖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