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煤協:煤炭在能源體系中的主體地位短期不會改變
2021/6/26 12:09: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于近日印發《煤炭工業"十四五"結構調整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目標:到"十四五"末,國內煤炭產量控制在41億噸左右,全國煤炭消費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于近日印發《煤炭工業"十四五"結構調整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目標:到"十四五"末,國內煤炭產量控制在41億噸左右,全國煤炭消費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年均消費增長1%左右�!兑庖姟贩Q,當前和今后較長時期內,煤炭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和壓艙石作用不會改變,但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還將下降,煤炭消費總量、強度雙控政策措施將更加嚴格。
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退出煤礦5500處左右、退出落后煤炭產能近10億噸/年以上,全國煤礦數量減至4700處以下,原煤入洗率達到74.1%。在此基礎上,《意見》進一步明確"十四五"發展目標,要求將全國煤礦數量控制在4000處以內,大型煤礦產量占85%以上,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97%以上;建成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000處以上;建成千萬噸級礦井(露天)數量65處、產能超過10億噸/年。煤礦采煤、掘進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90%、75%左右,原煤入選(洗)率80%左右,煤矸石、礦井水利用與達標排放率100%。
《意見》指出,我國煤炭工業整體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但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有效解決,煤炭生產結構性、產品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具體包括:行業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小煤礦多等問題依然存在,一些煤炭企業非煤產業規模大、效益差的問題突出,部分企業扭虧尚未脫困,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任務依然艱巨;煤炭保水開采等綠色開采,以及煤炭高效洗選、煤炭高效燃燒與清潔轉化技術,是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的有效途徑,但相關支持性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不明晰、落實難;部分大型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培育出一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但新興產業尚處于培育發展階段,企業在引進和培育轉型項目上缺少核心技術和優秀的創新團隊,實現轉型發展任重道遠等。
為實現結構調整,《意見》制定了優化煤炭資源開發布局、持續推進化解煤炭過剩產能與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礦區生態文明建設等10余項重點任務。根據資源稟賦、先進產能建設、環境容量等條件,14個大型煤炭基地將承擔不同功能。其中,內蒙古東部(東北)、云貴基地作為區域保障,產量分別穩定在5億噸/年、2.5億噸/年左右;冀中、魯西、河南、兩淮基地作為基本保障,將控制規模、提升水平;晉北、晉中、晉東、神東、陜北、黃隴基地是兜底保障,需控制節奏、高產高效;新疆、寧東基地分別定位在應急保障、區內平衡。
同時,《意見》提出,將推動煤炭生產、加工轉化、輸送儲存、消費各個環節協調發展,拓展煤炭產品縱向深加工,推進產業鏈的縱向整合和大型企業間的橫向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推進有條件的煤炭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實施兼并重組,提升企業規模,擴大覆蓋范圍,創新經營機制,進一步提升煤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推動煤炭與電力企業實施兼并重組,通過出資購買、控股參股等方式,積極發展煤電聯營。鼓勵煤炭與煤化工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實施兼并重組,支持煤炭與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并重組�!兑庖姟芬巹�,到"十四五"末,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業。(記者朱妍)
轉自:中國能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