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百強園區發布 東強西弱格局鮮明
2021/6/27 9:36:17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賽迪顧問發布了 《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 (2021)》�! 檫M一步推動國家級產業園區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培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賽迪顧近日,賽迪顧問發布了 《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 (2021)》。
為進一步推動國家級產業園區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培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對全國218家國家級經開區和168家國家高新區進行分析評價,形成了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榜單。
發展呈現 “東強西弱”格局
通過對比2020年和2021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榜單,可以看出,近兩年百強園區總體分布格局變化不大,但是發展不充分,分布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
從區域分布看,百強園區發展呈現 “東強西弱”格局。2021年,東部地區仍然是百強園區的主導力量,入圍百強園區數量為67席,與上年相比增加了4席,這主要由于東部地區園區在技術創新、融合發展等方面保持領先,推動先進制造業提質增效。雖然2021年中部地區總體入圍百強園區數量有所下降,但是隨著中部崛起的大力推進,中部地區園區仍有較大發展潛力。西部地區園區和東北地區園區先進制造業保持平穩發展,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等國家戰略的不斷推進,廣闊的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也將成為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陣地。
從四大方陣看,東部地區園區持續領銜各大方陣。2021年,東部地區有7個園區入圍第一方陣,與上年相比數量保持穩定,其中中關村科技園區憑借其在經濟規模和創新潛力方面的獨特優勢,位居百強園區第一名。此外,中部地區入圍2席,分別位于湖北省和湖南省;西部地區入圍2席,分別位于四川省和陜西省,展現出中西部地區崛起的蓬勃力量。在第二、第三和第四方陣中,東部地區園區表現亮眼,入圍數量遙遙領先其他地區。
江蘇省一馬當先
從省 (自治區、直轄市)分布看,2021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遍及全國24個�。ㄗ灾螀^、直轄市),其中江蘇省獨占22席,占比接近1/4,且超過第二名兩倍以上,這主要是由于江蘇省雄厚的制造業基礎,且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江蘇省率先出臺政策舉措,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政策,穩住了先進制造業發展基本盤。此外,湖南省有5個園區入圍百強,安徽省和湖北省均有4個園區入圍,代表了中部地區發展的先鋒力量。
從城市分布看,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入圍兩席及以上的城市共有21個。其中東部地區有11個城市,蘇州和杭州兩個城市表現亮眼,入圍百強園區數量分別居于第一和第二位,這得益于蘇州高度發達的民營經濟和杭州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中西部地區有7個城市擁有兩席及以上百強園區,其中6個為省會城市,彰顯了中西部省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東北地區有3個城市擁有兩席及以上百強園區,展現了東北振興的中堅力量。
構建 “五力”評估模型
眾所周知,先進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陣地,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先進制造業肩負著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任。國家級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應當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在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中踐行新使命,在推進制造強國建設中展現新作為,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彰顯新擔當。
據中國工業報了解,遵循科學、客觀、可操作性等原則,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從經濟實力、創新潛力、融合能力、產業聚力和綠色動力五個維度構建了先進制造業園區發展 “五力”評估模型,并結合“十四五”時期先進制造業發展導向,在2020年研究基礎上更新完善了部分評價指標,以更科學全面地評估國家級產業園區在先進制造業方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評估模型包括5個一級指標和15項二級指標。
選擇合適發展路徑
“十四五”時期,國家級產業園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各園區應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合適發展路徑,不斷提高先進制造業發展質量。
在制造業園區的相關建議中,完善組織保障,建立園區產業發展協同機制是必須的。另外,園區應堅持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完善產業體系,推動園區經濟集群化發展。數字技術賦能,加快產業園區數字化改造。同時,加快綠色轉型,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
該負責人認為,加強區域合作,助力產業園區協同發展也非常重要。園區要立足自身區位優勢,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與利益調節機制,探索共建園區、飛地經濟等共享模式,深入融入京津冀、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區域發展戰略。積極發揮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帶動作用,通過技術、品牌、管理經驗輸出等方式,加強地區間產業園區合作。此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園區要大力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不斷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經曉萃)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多地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影響個人收入幾何
- 下一篇:電力行業如何搭好5G“順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