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撫松為農產品合格證插上“智能芯片”
2021/6/29 16:40:14 來源:農民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為增加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含金量”、提高開具效率、進一步建立“參、蛙、菌、藥、菜、牧、果、蜂、魚”9大板塊生產環節追溯體系,自2020年底,吉林省撫松縣在全縣范圍內推行“多為增加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含金量”、提高開具效率、進一步建立“參、蛙、菌、藥、菜、牧、果、蜂、魚”9大板塊生產環節追溯體系,自2020年底,吉林省撫松縣在全縣范圍內推行“多證合一”的智能電子合格證,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一致認可。
開證電子化,操作更便利。利用項目資金,為全縣包括小農戶在內的所有農產品生產主體免費配備電子合格證打印機,開發了操作更為便利的手機開證小程序,便于農民操作,初步實現了網上監管覆蓋到小農戶的目標,讓百姓消費更安心、吃得更放心。
數據整合化,查詢更快捷。將農產品的檢測報告、畜產品養殖檔案等數據整合到一張食用農產品電子合格證內,實現“多證合一,一證通關”。
過程可視化,生產更透明。政企聯合制定政策紅利,為具備一定規模的農產品生產主體加裝土壤傳感器、可視攝像頭、配備便攜速測儀,利用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搭建了數據采集、智能預警等系統和平臺,讓生產過程更透明,質量安全更有保障。
管理信息化,監管更有力。建立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監管服務系統,生產主體開證情況及時同步到監管平臺,實現對開證主體和產品質量的實時管理。
指導全程化,讓主體更安心。聘請專業技術團隊,深入全縣14個鄉鎮開展電子合格證開具操作培訓,“手把手、一對一”對生產主體進行系統操作培訓,同時技術人員會定期回訪,全程跟蹤,及時了解生產主體在開具電子合格證方面的困難,并及時給予解決,讓生產主體開證更順暢。
目前,智能電子合格證已覆蓋700余戶種養殖主體,共開具合格證31169張,帶證上市農產品422.68噸,初步打通了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的“最后一公里”。同時也凸顯出帶證農產品的“追溯溢價”和“追溯增值”效應,有效促進了全縣的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