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菜籃子”“果盤子”更豐盛
2021/7/6 12:07:15 來源:農民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河南歐蘭德種業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內的辣椒。瓜果飄香,蔬菜滿地,茶香誘人。如今我們日常食用的果菜茶已經做到了時不分四季、供應不斷,地不分南北、想買就有。這都離不開多年來河南歐蘭德種業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內的辣椒。
瓜果飄香,蔬菜滿地,茶香誘人。如今我們日常食用的果菜茶已經做到了時不分四季、供應不斷,地不分南北、想買就有。這都離不開多年來園藝作物技術的不斷推廣和應用。
什么是園藝作物?園藝作物包含哪些種類?園藝作物生產技術又有哪些創新?近日,記者在河南鄭州召開的全國園藝作物技術推廣工作研討會上找到了答案。原來在日常生活中,補充人體必需營養、調節膳食結構、豐富百姓餐桌、提高生活質量水平的水果、蔬菜、茶葉、花卉、中藥材、蠶桑、食用菌等都屬于園藝作物,是幾大類重要的農產品。
在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就“十三五”園藝產業發展成效和技術推廣工作進行了充分交流,對“十四五”技術推廣工作進行了深入研討。近年來,各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在推進園藝作物生產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產業綠色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目標,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穩產保供能力顯著提高
市場供給更加均衡
近年來,園藝作物產業發展持續保持良好態勢,穩定的種植、高水平的栽培、充足的供給是保障農民收益、穩住市場供應的重要基礎。
全國農技中心園藝處處長周澤宇介紹,為推動產業有序發展,全國各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在園藝特色培育、技術集成示范、產業鏈條銜接等方面下功夫。在科技的驅動、市場的拉動和技術的推動下,園藝作物優勢區域逐漸形成、產品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水平穩步提升、市場供給更加均衡。
苗好半成收,種子種苗是農業豐收的關鍵要害。炎炎夏日,在河南歐蘭德種業有限公司的蔬菜種植基地,記者看到豇豆、辣椒、番茄等不同品種示范區,各作物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我公司在鄭州建有占地200畝的育種農場,專注于優質蔬菜新品種選育、生產、銷售以及農業技術開發。在技術層面,要感謝農技部門的服務和指導。”歐蘭德種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主要開展茄果類、豆類、葉菜類蔬菜的育種,已經先后育成了300多個品種,在技術部門的精心指導服務下,年平均推廣超過120萬畝。品種的更新換代和性狀優化,為園藝產品的穩產保供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福建園藝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道路,特別是蔬菜供應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四級調研員王昕介紹,福建通過調優優勢產區,提高自給能力,夏秋季利用高海拔地區冷涼氣候,發展喜冷涼蔬菜,實現夏秋淡季不淡。同時,推進產銷銜接,改善冷鏈條件,完善市場供應,自給率穩步提高的同時部分蔬菜還外調出省。
山東是傳統的蔬菜大省,是世界“三大菜園”之一。“近年來,我省蔬菜面積保持基本穩定,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在2200萬畝左右”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延生說。近年來,山東“菜籃子”品種更加豐富,除了發展好傳統菜園,在特色果園和優品茶園建設上也加大力度,全面保障了園藝產品市場供應。并且,通過國家級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園藝作物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讓老百姓買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綠色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科技支撐更加有力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科技是綠色的支撐。在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閆莊村,記者來到了河南祥致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現代農業觀光園。園區內蘋果、鮮桃、櫻桃、葡萄等各類水果種植面積超過一千畝,“五一”至“十一”期間采摘觀光人群絡繹不絕。
園區負責人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和河南農業大學果樹系專家教授把他們的成果試驗田建在了這里,當地的農技推廣人員把他們的技術示范區也建在了這里。大批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在這片園區落地生根,轉化集成和開花結果,強大的技術依托,持續的技術指導,不僅解決了園區自身生產的技術瓶頸問題,實現了綠色發展,而且通過觀摩展示和技術培訓,做給周邊農民看,帶著他們干,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果。
“近年來,我省園藝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科技水平不斷加強。”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站站長鄭乃福表示,綠色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要敢于創新也要因地制宜。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日光溫室和大中塑料棚為主,小拱棚、連棟溫室為輔的格局,集約化育苗技術日趨成熟,水肥一體化技術逐步推廣,設施環境調控水平不斷提升。
與河南一樣,甘肅也加大了綠色高產優質高效技術的推廣應用,不斷提升經濟作物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甘肅省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李向東介紹,“我省堅持把品種更新作為綠色發展的基礎,提高良種的覆蓋率,全省蔬菜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水果良種覆蓋率近85%,其中蘋果達到98%”。
周澤宇表示,“十三五”期間,各地園藝生產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在綠色基地建設、綠色模式集成、綠色產品生產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增收致富能力顯著提高
產業地位更加突出
一直以來,園藝產業是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富民產業,產業的穩定發展吸納了數量眾多的城鄉勞動力,穩就業、保民生、促脫貧作用明顯。
在增收致富方面,園藝產業屬于高附加值產業,比較效益突出,據統計,產業年產值約4.3萬億元,2018年蘋果、蔬菜畝凈利潤分別為2614元、2126元,帶動農民增收作用明顯。遼寧省綠色農業技術中心主任宋國柱表示,全面推動特色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在培育特色產業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近年來以水果、花卉、中藥材、食用菌、山野菜為主打的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在產業帶動方面,據調查,全國園藝產業可直接帶動與種植相關的勞動力1億多人。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副處長李文彪介紹,內蒙古自治區通過發展園藝產業帶動農戶就業,全區累計創建國家級園藝標準園88個,北方城市冬春淡季設施蔬菜開發試點4個,帶動農戶3.23萬戶,涉及6.3萬畝,輻射達13.75萬畝,平均畝增效益1000-1200元,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在脫貧攻堅方面,全國通過發展茶產業脫貧的縣102個,發展中藥材脫貧的101個,發展水果脫貧的縣220余個。其中,廣西果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全區54個貧困縣有38個縣將水果列為“5+2”特色扶貧主導產業,占比約70%。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果技術指導站研究員李德安說,通過產業扶貧形成了田東縣、田陽縣、右江區的芒果,融安縣的金橘,天峨縣的珍珠李等優勢特色水果產業帶,為下一步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王戈表示,近年來,我國園藝產業迎來良好的內外發展環境和機遇,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撐、技術進步和市場流通等方面實現了良性發展。但同時,也要看到園藝產業缺乏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缺乏全產業鏈技術集成、缺乏高素質勞動力、缺乏技術推廣手段等問題和挑戰。
王戈表示,園藝技術推廣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強化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切實推動關鍵模式、先進技術和社會化服務入戶到田,為“十四五”園藝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