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產業富一方 閩東鄉村更興旺
2021/8/16 16:13: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截至目前,寧德建成了如七星漁排、三都澳漁排等集養殖、觀光、垂釣、休閑于一體的“海洋牧場”,打造了福安賽江萬畝葡萄園、古田桃溪小鎮“蘑菇部落”、福鼎六妙白茶莊園等農旅、茶旅結合新業態,積極探索“文創+旅游”“攝影+旅游”“康養+旅游”等新模式,涌現出霞浦東壁、屏南龍潭、周寧陳峭等一批典型。「本文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近年來,位于閩東的寧德市致力于念好“山海經”,大力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寧德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4.14億元,比2015年的412.57億元增加171.57億元,增長41.6%,年平均增長3.8%。
弱鳥先飛,久久為功。寧德正以特色農業為“土壤”,以農業科技為“養分”,以產業融合為“肥料”,為努力走好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培植產業之基。
“特色農業”富一縣
一朵朵菌菇生長在閩東山村,帶來了“致富經”。
福全村位于寧德市古田縣北部,山多地少,2014年以前村財收入幾乎為零。近年來,福全村通過引進福泉鑫———家工廠化海鮮菇生產加工企業,改變原有的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經營的格局,提高食用菌生產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
食用菌是古田縣的特色農業,作為閩東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范例,食用菌產業解決了古田縣70%農業人口的就業創業問題,傳唱了“一朵菇養活一個縣,富裕了一個縣”的佳話。
“古田食用菌名揚千里,產業發展長久不衰,其奧秘在于獨特的‘縣域工廠化’模式,即從原輔料銷售、菌種供應、菌包生產、菌菇栽培,到產品的烘干初加工、運輸、貯存、銷售,形成全產業鏈。”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管理局局長余新敏說。
例如,菌種場培育的菌種搭載冷鏈配送車運至全縣各鄉鎮;菌包廠用于制作菌包的棉籽殼、玉米芯購至原輔料市場;菇農采收的菌菇就近送至烘干廠加工;食用菌干鮮品通過線上線下交易,上架全球網店、商超、農貿市場……
古田縣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大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2020年園區總產值達175億元,帶動農戶超51000戶,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65萬元,實現“一朵菇振興一座城”。
一縣一業,引領致富。寧德市大力發展縣域特色農業,一些區域農產品已經打響品牌,走出寧德,走向全國各地。例如,福安市著力打響“南國葡萄之鄉”品牌,全面推行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方式,種植面積達8萬畝,延伸產業鏈條,全產業鏈值達25億元;壽寧縣致力“一品牌兩產業”發展,培育打造“下鄉的味道”縣域公共品牌,輻射帶動高山茶、生態硒鋅產業交易額5.2億元……
據寧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德積極謀劃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推動形成區域特色產業帶或特色產業集中區,輻射提升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質量。
近年來,寧德重點圍繞水產、茶葉、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藥材、畜牧、林竹花卉及鄉村旅游等“8+1”特色產業,持續深化“五化”思路,構建起了“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鄉村特色產業格局。2020年,全市“8+1”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700億元。
“農業科技”提品質
2009年,坦洋村的胡少惠回到家鄉創辦了新世基坦洋(福建)茶葉公司,隨后幾年引進了現代化的制茶生產線。每年早春四月,胡少惠都要從茶農的手上收購頭茬的上好茶青,整月里忙著制茶。
看似一年只忙上一月,但實際上,胡少惠一年到頭都扎在茶園里,為的是指導茶農種茶。種茶不難,種好茶卻不易。近年來,坦洋村推動茶園生態化建設,開展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茶園去化學農藥和茶園噴灌小型水利設施建設。
在生態化茶園中,茶農種出的茶品質提高了,這對于茶農和企業而言是件雙贏的事情。“我們收購了好茶可以放心制茶,同時我們給茶農好品質的茶兜底,讓他們獲得比市面上高上十幾塊的收購價。”胡少惠說。
產業振興,科技是加速器。寧德大力推廣現代農業,目前已創建省級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85個,建立相對集中連片300畝以上不用化學農藥茶葉綠色生產示范基地140個。
實際上,在寧德的產業振興過程中,科技發揮了關鍵作用。“十三五”期間,寧德市設施農業發展迅猛、效益顯著,目前寧德市設施果蔬面積14.5萬畝,面積比2015年增加4.7萬畝。為了鼓勵和推廣現代農業,寧德出臺農業科技推廣獎評選獎勵辦法,大力引進推廣高產優質高效新品種和先進適用新技術、新機具,每年全市推廣農業“五新”100項以上,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3%,優質專用率達86%,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6.63%。
同時,寧德大力實施農業智能化提升工程,推廣農業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化新技術新裝備應用,累計建成現代農業智慧園、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24個。全面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設。2020年全市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18.3%,6個縣入選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三產融合”聚人氣
寧德市漳灣鎮雷東村是個畬族村,也是個海濱漁村。在過去,雷東村村民大多以水產養殖業為主,生產生蠔、黃花魚、鱸魚等。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養殖業遇到發展瓶頸。
如何擺脫瓶頸,尋找發展新業態?2018年,雷東村以村企合作的形式,與寧德市信天翁農林漁牧有限公司合作,投入300多萬元建設雷東文化體驗園,盤活資源為村財增收。
“體驗園包括畬族文化區、住宿休閑區、餐飲燒烤區、生態觀光區、親子旅游區、企業拓展區、養生療養區、海產品養殖觀光區等。”雷東村黨支部書記鐘芳輝說,體驗園還搭建公益商城,專門網售村里的農副產品,幫助村民致富。
漁村變身旅游村,不少在外工作的村民發現“在家門口也能賺錢”。鐘高翔是土生土長的雷東村人,去年聽說村里文化體驗園生意火熱,他便回到家鄉,將自家房子進行翻修,成為村里最早的民宿之一。“自從有了特色民宿,來我們村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我現在一年能賺十多萬元。”鐘高翔說到。
從一產“獨舞”到三產“共舞”,是雷東村“聚人氣”的“秘籍”,也是寧德鄉村興旺的路徑。近年來,寧德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推動特色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截至目前,寧德建成了如七星漁排、三都澳漁排等集養殖、觀光、垂釣、休閑于一體的“海洋牧場”,打造了福安賽江萬畝葡萄園、古田桃溪小鎮“蘑菇部落”、福鼎六妙白茶莊園等農旅、茶旅結合新業態,積極探索“文創+旅游”“攝影+旅游”“康養+旅游”等新模式,涌現出霞浦東壁、屏南龍潭、周寧陳峭等一批典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洗衣機:產品結構顯著升級 主流消費呈現高端化
- 下一篇:“歐路莎”智念“產業經”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