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代表齊聚南新 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新時代的夢想鄉村”論壇成功舉辦
2021/9/28 16:46:0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1年9月26日“新時代的夢想鄉村”主題論壇在四川天府新區永興街道南新村成功舉辦。130余人參加本次活動,共話鄉村振興新發展、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共繪鄉村振興新藍圖。圓桌論壇后,還對“我夢想中的鄉村”原創作品網絡征集大賽及南新村“夢想的鄉村”美空間營造大賽進行了頒獎。2021年9月26日“新時代的夢想鄉村”主題論壇在四川天府新區永興街道南新村成功舉辦。四川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堯斯丹,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君臣,成都市委副書記謝瑞武,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鄧濤,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歷章,省農業農村廳、市委社治委、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領導,全國鄉村振興名村黨組織書記代表、各區縣分管領導、四川天府新區各部門各街道同志等130余人參加本次活動,共話鄉村振興新發展、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共繪鄉村振興新藍圖。
四川省委農辦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毛業雄在致辭中表示,“站在新起點、邁入新征程,希望天府新區勇擔新使命,圍繞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干在前、走在前,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率先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亮點一:觀摩南新村示范社區建設成果
會前,與會嘉賓現場觀摩南新村示范社區建設成果。南新村以承載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國鄉村夢”為目標,樹立“全域都市化、全境自然化、產業多元化、治理現代化、服務親情化”理念,深化“黨群同心、干群同心、鄰里同心、企地同心、志愿同心”的“黨建引領 同心共建”工作法,不斷豐富完善黨建引領下協商共治的治理體系、商業邏輯下村企聯營的運營體系、多元參與下全齡全時的服務體系,現已引進投資性項目8個、盤活資源6處,預計創造就業崗位300余個、村集體年增收預計200萬元。
亮點二:發布中國鄉村夢的南新探索與實踐暨“夢想鄉村”研究成果
南新村是“中國鄉村夢”的首提地,經專家學者領導多次多方論證,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發動群眾參與,積極探索“中國鄉村夢”的理論定位、內涵營建、機制運作,對新時代“夢想鄉村”生態塑造、產業布局、場景營造、價值轉化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技術解析和系統的路徑建構,形成了《營造夢想鄉村——南新村的“中國鄉村夢”探索與實踐》研究成果。活動現場,四川天府新區永興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再濤發布了這一研究成果,成果包含“鄉村進入營造時代、南新村的十年筑夢之路、從南新看新時代鄉村振興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南新村的逐夢新征程”四個篇章。
同時,中國社科院“公園城市國情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員、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李羚圍繞“天府新區公園城市‘鄉村夢’的思考”進行演講。
亮點三:鄉村振興研究院揭牌
公園城市需要鄉村表達,鄉村振興離不開城市參與。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劉榮華、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李明洲共同為鄉村振興研究院揭牌,四川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四川天府新區鄉村振興研究院理事長周倫理進行鄉村振興研究院內容發布。
鄉村振興研究院是為加快推進四川天府新區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和四川農業大學“雙一流”建設,深化校地合作交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依托四川農業大學涉農優勢學科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以科技產業化、科技創新體制為牽引,雙方開展“政、產、學、研、用、金、媒”深度合作,建設服務天府新區全域現代農業發展的平臺。
亮點四:“新時代的夢想鄉村”啟動
見證南新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四川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堯斯丹,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君臣,成都市委副書記謝瑞武,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鄧濤,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歷章出席 “新時代的夢想鄉村”啟動儀式。
亮點五:全國鄉村振興名村黨組織書記代表共話“新時代鄉村振興”
在圓桌論壇上,來自浙江安吉余村、浙江安吉魯家村、云南大理中莊村、四川郫都區戰旗村、四川昭覺三河村、四川天府新區南新村各村黨組織書記分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的創新舉措、實施要點,鄉村治理的經驗和心得體會,同時針對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重難點問題作出分析解答,對非遺文化在鄉村振興的作用、形式進行經驗分享。
南新村以“南新六夢”體系為核心,以“同心”工作法為主線,聚焦“善治、活力、幸福”三個維度,持續做優做美生態環境、做大做強產業支撐、做深做實基層治理,廣泛吸引群眾主動參與“我的家鄉我來畫”、“夢想的鄉村”美空間營造大賽等活動,讓公園城市生活方式深植群眾心中。同時,南新村充分挖掘南新楹聯、剪紙、竹編等豐厚的非遺文化資源,發揮非遺文化的載體、平臺作用,讓非遺活態文化在鄉風文明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全過程、全鏈條地滲透,真正實現讓村民的“腦袋”和“口袋”共同富裕。
圓桌論壇后,還對“我夢想中的鄉村”原創作品網絡征集大賽及南新村“夢想的鄉村”美空間營造大賽進行了頒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