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支持面加大
2021/10/2 15:36:15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農業農村部日前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力爭經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農業農村部日前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力爭經過5年至10年努力,基本形成組織結構合理、服務行為規范、全產業鏈覆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意見》指出,要以服務小農戶為根本,把引領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作為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要目標,把服務小農戶作為政策支持的重點。
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小農戶數量約有2.03億,占各類農業經營戶總數的98.1%,經營耕地面積約占耕地總面積的70%,其中戶均耕地10畝以下的農戶約占農戶總數的85.2%。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小農生產方式,是我國農業發展需要長期面對的基本現實。
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表示,現階段,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把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生產環節集中起來,統一委托給服務主體去完成。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效導入農業,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實踐表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服務主體集中采購生產資料、統一開展機械化作業和標準化生產,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和農民增產增收。據農業農村部抽樣調查,通過生產托管服務,稻谷、小麥、玉米三大主糧單季畝均生產成本均有所下降,畝均產量均有所增加,畝均純收益分別提高23%、26.5%、20.2%。
2017年開始,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用于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同時,各級政府農業支持政策逐步從補主體、補裝備、補技術,向補服務轉變。在政策引導和日益旺盛的需求拉動下,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和市場主體進軍農業服務領域,自發形成了服務主體多元化競相發展的局面。
截至2020年底,各類社會化服務主體已超過90萬個。經過多年培育發展,實踐中涌現出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服務專業戶等各種類型的服務主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業內認為,隨著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戶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農業社會化服務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張天佐表示,各類服務主體各具優勢、各有所長,要針對不同服務主體的特點,推動各盡其能、共同發展。專業服務公司和服務型農民合作社服務能力較強,服務小農戶數量最多,要將這兩類主體作為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不斷拓展服務半徑;開展社會化服務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數量占服務主體總數近一成,大多以提供“居間”服務為主,要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服務專業戶最貼近小農戶,數量約占服務主體總數的一半,要將其作為重要補充;供銷、農墾、郵政等系統具有組織優勢。總之,各類服務主體要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當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點領域主要在糧棉油糖等大宗農作物。這些大宗農作物種植相對集中,生產設施裝備相對成熟,但由于比較效益較低,導致生產主體積極性不高,因此對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
近年來,通過完善支持政策、強化項目推動、典型示范引領等一系列舉措,大宗農作物生產已取得明顯成效。據調查,通過服務主體批量集中采購農業生產資料、統一進行機械化作業、集成應用先進品種和技術、訂單溢價回收農產品等服務,單季糧食作物區每畝年均節本增效150元左右,雙季糧食作物區每畝年均節本增效300元以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下一步,要推動社會化服務重點向三方面拓展。”張天佐說,要推動服務范圍從糧棉油糖等大宗農作物向果菜茶等經濟作物拓展,服務區域性優勢特色農產品;從種植業向養殖業等領域推進,如開展動物疫病防控、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環境監測等社會化服務;從產中向產前、產后等環節及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延伸,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對各產業的覆蓋率和支撐作用。(記者 喬金亮 實習生 馬雨筱旭)
轉自:經濟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