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船舶工業利潤下降 海事新規帶來機遇
2021/10/21 10:12: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1年上半年,國際航運市場回暖,集裝箱海運需求旺盛,全球新造船市場活躍,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實現較大增長,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船舶行業收入和出口同比增長,但受鋼鐵等原材料2021年上半年,國際航運市場回暖,集裝箱海運需求旺盛,全球新造船市場活躍,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實現較大增長,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船舶行業收入和出口同比增長,但受鋼鐵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企業盈利能力削弱,特別是造船企業利潤大幅下降,船舶工業平穩健康發展仍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1~7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繼續保持增長,重點監測船舶企業收入同比增長利潤下降。
三大指標同比增長 高端產品取得突破
1~7月,全國造船完工24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7%。承接新船訂單452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23.2%。7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96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6%,比2020年底手持訂單增長26.1%。全國完工出口船226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2.4%。
75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40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船舶制造產值931億元,同比增長16.2%;船舶配套產值174億元,同比增長20%;船舶修理產值81億元,同比下降10.9%。主營業務收入1599億元,同比增長13.9%;利潤總額8.6億元,同比下降7.5%。1~7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6.1%、52.0%和46.0%。
上半年,我國在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研發和建造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多型綠色動力船舶實現批量接單。23000TEU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批量交付、首座17.4萬方液化天然氣 (LNG)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 (FSRU)、全球最先進民用醫院船、全球最大火車專用運輸船、超大型智能化自航絞吸挖泥船等高端船舶海工產品實現交付。 “悟空”號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709米,創造我國無人無纜潛水器下潛深度新紀錄。21萬噸LNG動力散貨船、雙燃料不銹鋼化學品船、7000車雙燃料汽車運輸船、15萬噸蘇伊士型氨燃料預留油船、甲醇動力雙燃料MR型油船等綠色動力船舶實現批量承接。
上半年,我國船舶配套產品研制取得新進展,部分項目實現批量裝船。全球最小缸徑的船用低速雙燃料機 (奧托循環)發動機,B型液貨艙貨物圍護系統、超大型水下液壓起錨機、燃氣供應系統 (FGSS)、R6級海洋系泊鏈等項目和產品實現產業化應用;增壓器、電控系統、油霧探測器等核心二輪配套件實施了整機配機驗證,已具備裝船應用條件。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國外配套產品無法按時到廠,為確保在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按時交付,國內船舶配套企業與總裝企業積極配合,做好產品替代和安裝調試工作,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原材料上漲影響利潤 海事新規帶來新機遇
上半年,鐵礦石、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船用材料市場價格創出近10年新高。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風電產業快速發展的影響,沿海地區船舶企業的熟練焊工、機加工等工人流失嚴重。受全球經濟不平衡復蘇和美聯儲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幅度增大。匯率短期的快速波動,對船舶企業如何做好新船訂單承接和配套物資采購決策造成巨大壓力。
下半年,國際航運市場仍將保持一定熱度,但新船訂單量較上半年將有所回落,預計2021年全球新船訂單將突破1億載重噸,有望達到1.2億載重噸水平;造船完工量在9000萬載重噸左右,年底手持船舶訂單將回升至近2億載重噸水平。我國新船訂單量有望達到5000萬載重噸,預計全年完工交付船舶約3600萬載重噸,手持訂單將回升至8700萬載重噸左右。
船舶協會相關專家建議,近年來,國際海事組織 (IMO)在環保方面的立法逐漸加快,特別是在溫室氣體減排戰略的框架下,現有船舶能效指數 (EEXI)和年度營運碳強度指標(CII)等指標也都明確了生效時間表,更多新要求將陸續出臺。與此同時,我國提出的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船舶工業綠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船舶企業應積極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積極開展綠色船舶產品和綠色制造技術的研發應用,緊緊抓住國際海事新規帶來的市場新機遇,為早日實現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專家還建議,加強鋼鐵等原材料價格宏觀調控。上半年,原材料價格的過快上漲,不僅會對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造成極大影響,而且會嚴重沖擊我國制造領域的各個行業。目前我國高技術、高附加值制造產業與原材料制造行業出現的利潤率倒掛的情況,將會打擊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特別是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較為嚴峻的現階段。建議相關政府部門應持續高度重視此問題,繼續使用宏觀調控手段控制原材料價格的非理性上漲。
此外還應該重視,船舶企業應高度重視勞動力短缺問題。當前,勞動用工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業健康發展。政府有關部門和船舶企業應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一方面,造船企業應加強勞務工隊伍管理,探索改革現有用工模式,通過適量增加本工數量、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環境、完善工人技能培訓體系等方式培育出一支穩定、高效的勞務工隊伍。另一方面,分類施策,根據企業現有基礎和條件,扎實提升生產效率,穩步發展自動化工裝、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推進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的應用,緩解當前緊張的用工形勢。除此之外,船舶企業應加大與船舶類院校合作,提高教育質量,加強設計和技術類人才的培養力度,打造校企合作新機制,保護我國船舶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