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溪草莓“成長”記
2021/12/28 10:10: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桌上放著半瓶草莓醬,玻璃瓶上有手寫的標簽,角落里有一杯沒貼商標的草莓奶茶。旁邊的桌上,還有幾袋試驗失敗的抹茶核桃仁。說是辦公桌其實更像是實驗臺。辦公桌的主人——貴陽筑南桌上放著半瓶草莓醬,玻璃瓶上有手寫的標簽,角落里有一杯沒貼商標的草莓奶茶。旁邊的桌上,還有幾袋試驗失敗的抹茶核桃仁。
說是辦公桌其實更像是實驗臺。辦公桌的主人——貴陽筑南商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湯鼎是個熱情、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有時他會把試驗場地擴大到家里的廚房。比如幾個月前,他在家里熬了一鍋粘乎乎的東西——第一次親手做出草莓雪花酥。
草莓雪花酥、草莓奶茶、草莓醬,只是越來越長的“花小莓”草莓產業鏈條上的一環。在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這種小小的紅色漿果承載著人們宏大的抱負。
當吳博士遇上草莓“老資格”
花溪區位于貴陽城郊,在以樹多林密著稱的貴陽,花溪的生態環境也是很出挑的。
冬天去花溪摘草莓,是貴陽人的傳統。據說,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有農戶在花溪種草莓。冬日貴陽街頭的草莓,也大都打著“花溪草莓”的旗號。后來花溪區每個鄉鎮都或多或少種有草莓,如今約有150家草莓園區。
農戶多了,草莓質量難免參差不齊。吳亨進記得,當時很多農戶在公路邊擺攤賣草莓,果子大小不均,還有人用違禁農藥。草莓采摘園的環境也很糟糕,大棚外雜草叢生、垃圾遍地。
在花溪區農業農村局負責草莓產業后,吳亨進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本區的草莓產業發展得更好。他考察過云南、四川的草莓產業,還跟鄰縣的水果產業做過對比。半個多月的調研后,他得出結論:花溪草莓沒有品牌、沒有特色。
吳亨進設想,花溪草莓要有統一的對外品牌、包裝和售價,要有統一的質量標準,讓人吃著放心,最起碼不能有農藥殘留。他給花溪草莓取了個名字叫“花小莓”,作為區域公用品牌。
為了做這個品牌,吳亨進沒少受到農戶的嘲諷和抵制:他約農戶開會,農戶不來;去草莓園區檢查,農戶把門一關,說今天沒草莓。吳亨進面對的是跟花溪草莓種植歷史一樣悠久的習慣。有的農戶當面說:“你們什么也不懂,這是搞形式主義!”
吳亨進以前確實不懂草莓,他是一名基礎獸醫學博士,分管本區草莓產業后才開始研究這種薔薇科的漿果。但他認為,不同學科都是相通的,就連草莓和獸醫這兩個專業也不例外。
在吳亨進面前,農戶都是草莓老資格。很多人種了20多年草莓,不用打掃園區衛生,不用做農殘檢測,每畝地一年照樣能賺兩三萬元。
吳博士說話慢條斯理、不急不忙,但可不是好糊弄的主兒。他認準的事兒,必須得干成。
給草莓大戶“洗腦”
吳亨進讓每個鄉鎮推薦一名草莓大戶,作為理事加入花溪草莓合作社,然后給這幾名大戶反復“洗腦”。
他邀請大戶開會、自己掏錢請他們吃飯,還邀請一名種有機草莓的農戶現身說法:經過有機認證后,草莓售價至少50元一斤,這比在路邊賣一二十元一斤強多了。
幾輪攻勢下來,草莓大戶終于動搖了。
花溪區農業農村局申請了專項資金,為加入“花小莓”的草莓農戶統一做門頭、立“花小莓”宣傳牌、打掃衛生、發放草莓售賣車。花溪區區委、區政府還專門出臺了《花溪區草莓產業提升發展工作方案》和《花溪區草莓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
一面是“胡蘿卜”,另一面是“大棒”。吳亨進告訴大家:花溪區農業農村局要對花溪草莓的質量負責,一旦農戶的草莓檢測出農殘超標,就會根據相應的標準,處以一周到一個月不等的禁售。
去年“雙十二”,“花小莓”品牌正式發布,這時共有30多家加盟農戶。根據草莓銷量推算,加盟農戶接待的游客要多于往年。
這年“雙十二”之后,剩下的草莓農戶陸陸續續主動要求加入合作社,如今150余個農戶已全部加入合作社,附近兩個區的農戶也找到老吳,希望加入“花小莓”。
“花小莓”名聲在外,還招來了“山寨品”。有人記得,有個區的農戶把草莓攤位挪到花溪區,還做了個一模一樣的宣傳牌。
草莓鮮果受到認可,“花小莓”算是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但是按照經驗,12月份草莓上市,口味最好、價格最高。春節過后,草莓價格就開始走低。尤其是到了五六月份,氣溫升高,草莓成熟得快,味道又不如前幾個月,果子酸、個頭也小,每畝地大約有幾百斤賣不出去的草莓。
當初“引誘”農戶加入合作社時,吳亨進就承諾過,賣不出去的草莓兜底收購。他得兌現承諾。
這次短板成了草莓
站在筑南商貿公司加工廠的防盜門外,就能聞到淡淡的草莓雪花酥的香味。
加工廠規模不大,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時,隔著玻璃看到兩三個女工在包裝雪花酥,隔壁的草莓凍干機沒有運轉。
另一個房間里,一個年輕女孩拿著平底鍋,熬制黃油、巧克力等,嘗試研發新的草莓產品。桌上是她半個下午的勞動成果:幾顆凍干草莓裹著巧克力或糖霜,點綴著亮晶晶的糖珠。這樣一盒網紅產品能賣一兩百元。
撕開一包草莓紅茶,草莓的果香散發出來,茶包泡入開水中,果香茶香融合在一起。吳亨進說草莓和茶葉的配比是在貴茶集團一泡一泡喝出來的。
不論是制作草莓紅茶還是草莓雪花酥等“周邊產品”,都是為了消耗賣不出去的草莓。
湯鼎說,最初嘗試過做凍干草莓,但這次短板成了草莓——花溪區的草莓不夠用。
用凍干草莓做點心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他在自家廚房做出了草莓雪花酥1.0版,從晚上8點鐘忙到半夜兩點,做原味的、加可可粉、加抹茶粉,腰果、開心果、花生碎都充當過雪花酥里的堅果。
為了做出好吃的雪花酥,他們改進過好幾次配方。雪花酥做好了拿到辦公室或單位食堂,讓大家評選,直到選出公認好吃的一款。
每天生產的幾百斤雪花酥,除了在草莓園區售賣,還供應“花小莓”烘焙店、部分學校食堂和機關單位食堂。湯鼎還在籌劃在一家繁華商場開家“花小莓”奶茶店,他在研究什么樣的奶茶口味更受年輕人歡迎。
現在“花小莓”鮮草莓的采摘價已經漲到至少50元一斤,農戶也各顯神通,想辦法吸引人氣。
位于青巖古鎮附近的萌寵草莓園主打“萌寵”特色,小牛、小羊、小兔、大鵝,讓孩子們舍不得離開。黔豐生態草莓采摘觀光園培育了幾十畝高架草莓,草莓苗長在高約一米的架子上,成年人不必彎腰就能摘草莓,一臺水肥一體機定時給草莓施水施肥。老板邱勝聽在日本生活的朋友說,人們吃草莓時會蘸巧克力醬、蘸煉乳。他也讓員工在每個游客的草莓籃子里放一小包煉乳和巧克力醬。
“花小莓”誕生剛一年,對于吳亨進來說,這份草莓事業才剛開始。目前花溪區農業農村局正在與貴州大學合作培育草莓苗,育苗成功后供應給加盟農戶,就可以從源頭上控制草莓的質量。
現在還不時有人找吳亨進告狀,請他主持“正義”:這家偷用違禁藥品了,那家擅自殺價了。吳亨進認為,這就好像學生在老師看不到的地方偷偷作弊。
吳亨進說,草莓一年結3茬果,每結一次果,花溪區農業農村局都會到各家農戶抽檢一次,農戶還要自行送檢。他期望,以后農戶種草莓能像用傻瓜相機照相那樣方便,等未來制定出操作標準,農戶一步一步照著做就行。到那時候,就沒人作弊了。
在12月12日的第二屆花小莓草莓采摘季開幕式上,不少“花小莓”加盟農戶趕來現場“擺攤”。記者看到,他們的攤位上放著自家草莓的質量檢測報告原件,草莓盒上印著二維碼,掃碼后可以看到這家草莓的產地、質量檢測報告。
筑南商貿公司也擺了一個長長的攤位,草莓濃縮酸奶、草莓奶茶和草莓面包等新品開放試吃后,一會兒就沒影兒了。
在花溪區政府的規劃中,人們以后還可以參加花小莓課堂、到花小莓樂園玩。花溪草莓“變身”一年,面臨的“可能”越來越多。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 見習記者 焦晶嫻 來源:中國青年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