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融合發展 金融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落地
2022/1/1 10:12: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10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金融街舉行。21日舉行的多場平行論壇聚焦金融科技主題,發布了多項重要成果。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署了《關于在粵港澳大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10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金融街舉行。21日舉行的多場平行論壇聚焦金融科技主題,發布了多項重要成果。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署了《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另外,《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正式發布。
展望未來,更多政策有望出臺,引領金融業與科技深度融合以及數字化轉型。業內人士表示,在金融科技加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風險防范,要提升金融監管的預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多領域金融科技加速推進
在21日舉行的論壇年會上,多項與金融科技相關的創新成果集中發布,為引領金融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在金融科技監管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署了《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將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進行聯網對接,在依法依規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質效,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下一步,雙方將在《備忘錄》合作框架下,堅持互信互諒、相互尊重原則,提供高效的金融科技創新測試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證券期貨領域,金融科技創新成果也在加速落地。在21日舉行的“全球金融科技峰會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分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趙爭平表示,今年2月,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工作率先在北京落地實施,首批試點項目近日將公示并進入試運行階段,后續試點工作還將向其他地區推廣。從目前申報的50多個項目來看,覆蓋客戶服務、業務輔助、合規、科技監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指出,將繼續深入開展好北京地區資本市場金融科技等創新試點,尤其是做好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第一批試點項目公示,抓緊啟動首批科技公司試點輔導,繼續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資本市場落地實踐。不斷完善更具包容審慎性的項目篩選,應用推廣“進入試點、持續監測、推出試點”的項目管理機制,加強資本市場金融科技領域成熟、成功的規則和標準輸出,加快形成金融科技創新樣板。
金融科技發展必須立足服務實體
展望未來,更多政策將出臺,引領金融業與科技深度融合以及數字化轉型。
21日,《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的主要目標是闡明‘十四五’時期證券期貨業數字化轉型和科技監管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及工作重點,提出一批具有標志性、前瞻性、全局性、基礎性和針對性的重大戰略舉措,為新發展階段證券期貨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綱領性指南。”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從內容來看,行業基礎設施為《規劃》提及的重點建設任務之一。《規劃》指出,要加強“云、網、庫、鏈”建設,即證券期貨云、證聯網、大數據倉庫、雙層鏈。
業內人士表示,推進我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根本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黨委書記胡濱在演講中表示,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擴大服務實體經濟的覆蓋面,這兩點是發展金融科技必須始終抓住的兩個把手。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在彌合“數字鴻溝”、提升普惠金融能力方面能發揮巨大作用。度小滿金融副總裁許冬亮表示,智能化的金融科技能夠大幅拓寬服務邊界。“以信貸為例,度小滿金融AI算法智能識別出40多萬個風險指標,讓信貸風險降低了25%。原來很多服務不了的小微用戶,現在能得到更好的服務,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會得到一定的緩解。用戶體驗也能得到大幅提升。”他說。
夯實監管基礎防范金融風險
在金融科技加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風險的防范,業內人士表示,要提升金融監管的預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既要鼓勵金融科技的發展,鼓勵金融創新;同時要求要控制金融風險、規范發展。在穿透式監管的前提下,所有金融業務都應納入監管范圍中。金融科技監管的重點在于重塑監管理念,從前期被動式、響應式,向主動式、包容式的監管理念轉變,同時,還應建立長效的監管機制。”胡濱表示。
對于資本市場數字化發展,趙爭平表示,要加快推動監管科技和行業金融科技的落地應用。不斷強化科技監管思維,進一步夯實監管科技基礎工程,突破重點項目,努力向科技要動力、要效能,全面提升監管能力。此外,要加強安全管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各類數字化技術應用必須依法合規,可以通過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等工作機制有序創新,不做突破監管規則的嘗試。
姚前則指出,要加強數據治理體系建設,構建覆蓋監管機構、核心機構和市場經營機構的數據治理決策機制、規章制度和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制定行業數據安全分類分級保護制度,健全數據標準化體系,推動行業數據安全共享。
“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征信業務管理辦法》等系列新規的出臺,金融科技創新將進一步拉起一道‘發展防護線’。金融機構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保護方面剛剛起步,數據保護是金融機構數據能力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有序開展創新的重要基石。”光大銀行副行長齊曄表示。據他介紹,目前光大銀行已經建立決策、協調、執行三層數據保護組織架構,按照政策、辦法、細則、規范等層次構建了完整的制度體系,成為保障數據保護的基礎。未來,也將進一步按照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要求,充分保護信息安全及其合法權益。(記者 張莫 羅逸姝)
轉自:經濟參考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