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賦能經濟社會 “十四五”電商高質量發展路徑繪就
2022/1/9 10:12:03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電商成為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成為就業創業的重要渠道,成為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來源,在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電商成為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成為就業創業的重要渠道,成為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來源,在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到2025年,全國電商交易額預期目標46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預期目標17萬億元,跨境電商交易額預期目標2.5萬億元,相關從業人數達7000萬人……近日,商務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為“十四五”時期電商發展作出全面安排,對指導我國電商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面賦能經濟社會
電商是催生數字產業化、拉動產業數字化、推進治理數字化的重要引擎,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據商務部統計,2016至2020年,全國電商交易額從26.1萬億元增長到37.2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9.3%;全國網上零售額從5.16萬億元增長到11.76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2.9%,實現了規模質量雙豐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表示,“十四五”時期,規劃除了對促進電商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外,對于全面促進消費、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促進共同富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等也都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明確,到2025年,電商與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全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改造,成為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電商深度鏈接國內國際市場,企業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統籌全球資源能力進一步增強,“絲路電商”帶動電商國際合作持續走深走實。電商法治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能力顯著增強。
到2035年,電商成為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的重要驅動力,成為人民群眾不可或缺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資源高效配置的重要引擎,成為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動力。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電商同樣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過促進電商高質量發展,可以加快彌合城鄉之間數字鴻溝,強化產銷對接、城鄉互促,促進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從電商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受益。”洪勇說。
線上線下加快融合
記者注意到,規劃在一開始就對電商的概念進行了明確:電商是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幾年來對電商的定性多少有些爭議,電商既是數字經濟也是實體經濟——這個全新的定位注定電商就要背負不一樣的使命。”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商首席專家李鳴濤表示。
“十四五”時期,線上線下融合將進一步加快。如規劃明確,支持各類企業運用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3D打印等新技術構建形式多樣的線上消費場景,探索人機互動新模式,培育高新視聽新業態,創新網絡消費方式,提升網絡消費體驗。大力發展智慧零售,支持傳統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商業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推廣自助終端、電子價簽、智能貨架、彈性供應鏈、溯源系統等實體門店數字科技。
此外,規劃還提出,積極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推動智慧體育場館建設,鼓勵餐飲外賣、共享出行等領域商業模式創新和智能化升級,加強智能信包箱(快件箱)、智能取餐柜、智能外賣柜等服務終端建設,進一步豐富線下數字化消費場景。
創新規范引領發展
電商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創新。“電商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明顯表現是——保持旺盛的創新活力。”李鳴濤表示。
對此,規劃明確,以創新為引領,加強電商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鼓勵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擴大新型數字消費,推動形成新型數字生活。李鳴濤表示,從規劃中可以看出,創新聚焦在電商能夠發揮作用的方向或領域,國家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鼓勵和引導。
洪勇表示,以鼓勵模式業態創新為例,社交電商、生鮮電商等業態并不算新,其在全國各地發展并不平衡、不全面,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十四五”時期要把這些新業態進行復制推廣,同時要探索這些模式的持續健康發展問題。
在電商平臺的治理方面,規劃要求,加快修訂反壟斷法,推動修訂電商法;細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規則,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不正當競爭等行為;健全電子商務行業標準,重點開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農村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標準研制。“要搭建一個既有引導又有兜底的市場治理體系。”李鳴濤表示,創新與規范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規范才能讓創新業態新模式保持健康發展的態勢,而這些新業態新模式的健康發展也會形成引領電商創新的重要力量。(記者蔣永霞)
轉自:中國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