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全國多地重點項目迎來“加速跑”
2022/1/9 13:36:15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全國多地引導企業實施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持續增加的技改投資讓我國制造業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勁更足。 記者了解到,近期,上海、重慶、天津、浙江、廣東等地密集出今年,全國多地引導企業實施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持續增加的技改投資讓我國制造業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勁更足。
記者了解到,近期,上海、重慶、天津、浙江、廣東等地密集出爐“十四五”時期制造業發展相關規劃,明確未來五年高技術制造業增長目標與發展路徑,并圍繞電子及通信設備、醫藥制造、高端裝備等領域謀劃和儲備重點投資項目,完善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資金保障,以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帶動地方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
實現轉型跨越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因此中國制造業需緊緊抓住當前的“時間窗口”,立足于“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實現由大變強的轉型跨越。
記者通過國家統計局數據發現,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9.7%。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56.4%,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47.5%,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9.9%。
財經專家吳其倫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我國提出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之初,就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其中“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這就是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最初構想。
高技術制造業盈利水平向好,極大提升了相關企業投資能力。例如湖北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7%,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6.8個百分點,山東省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4.0%,重慶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7.1%。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曾表示,發展制造業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順應了中國從人口紅利向工程師紅利轉變的趨勢。在此基礎上,碳中和從外部驅動,以求用外部成本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達到最優。
重點項目密集開展
“未來,高技術制造業發展將持續加力�!眳瞧鋫惐硎荆嘤l展高技術制造業產業集群政策出臺后,各地會陸續出臺實施細則,高技術制造業集群會在各地開花結果,相關產業都有望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近期多地密集出爐“十四五”時期制造業發展相關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高技術制造業發展目標。
8月9日,廣東正式發布《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天津提出,到2025年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0%以上。此外,重慶、上海、浙江等地也制定了相關目標計劃。
而相關項目投資也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展開。
7月26日,西安2021年三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63個項目總投資629.4億元,涵蓋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精密制造等多個方面。此前,云南滇中新區舉行2021年上半年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先導(昆明)新材料科技產業園、滇中新區先進計算中心等10個產業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75.6億元,涉及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北京日前啟動2021年首次項目公開推介,面向民營資本公開推介111個項目,覆蓋高技術制造業、信息服務業等領域,總投資達1334億元,其中擬引入民間資本576.8億元。
面向未來五年,多地也在搶抓機遇加強項目儲備,并進一步完善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資金保障。廣東表示,梳理“十四五”時期全省重點產業項目889個、合計投資額2.28萬億元。“十四五”期間,計劃安排約500億元用于支持先進制造業項目的落地,為戰略性產業提供超過2.5萬億融資額度。天津則提出,圍繞制造業立市,加快建設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為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支撐,同時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等的作用,支持引導企業上市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在眾多專家看來,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強勁呈現出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競爭能力不斷提高、向中高端價格鏈不斷攀升的良好態勢。但地方在投資建設時需要注重多元化、差異化發展,避免投資過剩,同時找準產業發展短板,加大對核心技術、關鍵環節的投入。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財經評論員韓復齡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制造業是工業之母;另一方面,發展高技術制造業的根本性前提是提升科技競爭力。制造業提升后,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產品競爭力才得以全部提升,而補短板是提高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是產品的構件,例如芯片生產等。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認為,下一步需要完善多重保障體系,加強對基礎研究的重視,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核心技術,推動相關企業加速發展。進一步優化金融供給結構,建立與高技術制造業企業發展相匹配的金融體系,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加強投貸聯動,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同時完善相關公共服務,創造有利于高技術制造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為高技術制造業發展賦能。(記者 劉昱汝)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