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軸承工業全年穩增長 國產化技術取得突破
2022/1/11 10:32:23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軸承工業協會近日公布行業最新數據顯示,123家主要企業2021年1~10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83.86億元,同比增長22.65%,較上個月的25.58%降低了2.93個中國軸承工業協會近日公布行業最新數據顯示,123家主要企業2021年1~10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83.86億元,同比增長22.65%,較上個月的25.58%降低了2.9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為72.35億元,同比增長47.44%,較上月有所降低。按可比企業口徑115家企業比2019年同期增長25.12%。行業前10家企業,人本、萬向錢潮、天馬、瓦軸、洛軸、五洲新春、洛陽新強聯、慈興、新火炬、襄軸,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20.94億元,同比增長17.52%,較上月有所降低。
截至2021年10月,軸承工業累計出口創匯56.31億美元,累計創匯比2020年同期增長47.11%,增長了56.31億美元,其中出口南美洲增速高達69.35%。軸承進口用匯46.03億美元,累計用匯比2020年同期增長32.78%。我國2020年10月當月軸承進出口貿易額為順差2.34億美元,1~10月累計貿易額順差10.28億美元。
創新成果可圈可點
從軸承產品技術突破來看,風能行業較為突出。風電軸承作為核心零部件,擁有較高技術壁壘。相較其他風機零部件,作為精密件的軸承生產工藝更復雜,綜合要求更高,被認為是風機國產化的核心難點之一。近日,由瓦軸集團研制成功的我國首個陸上4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單列圓錐結構主軸軸承,標志著我國大功率風力發電裝備技術獲得關鍵性進展。
同樣是龍頭企業的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也自主研發,近日其外徑達到11.47米的超大型整體式轉盤軸承順利下線,標志著我國整體式轉盤軸承的新紀錄就此誕生。這套超大型整體式轉盤軸承是洛軸為華南船機量身定做的,將用于1000噸重型海上風電安裝起重機上。
此外,還有多家軸承企業獲得榮譽。在近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人本集團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的科技成果 “高性能滾動軸承加工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日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聯合公布了2021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瓦軸集團 “新能源客車同軸式減速器用軸承研發及應用”項目獲科技進步二等獎,瓦軸集團、重慶大學及北京首鋼股份等單位共同完成的 “高可靠性免解體維護軋機工作輥系列軸承研發與應用”項目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上市企業盈利提升
龍頭企業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能力較強。萬向錢潮發布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前三季度萬向錢潮預計實現凈利潤約4.73億元~5.32億元,同比增長60%~80%。此外,第三季度萬向錢潮預計實現凈利潤約1.34億元~1.94億元,同比增長35.31%~94.81%。
萬向錢潮表示,受益于國內行業高景氣度運行,公司生產經營持續向好,汽車產銷大幅增長,使得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大幅提升。
ST天馬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7億元,同比增長7.60%,凈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40.11%,基本每股收益為0.12元。據了解,2020年以來風電行業再遇搶裝潮,作為國內風電軸承
“單項冠軍”的天馬,更是獲得了金風科技、東方電氣、浙江運達等國內風電行業知名企業青睞,紛紛前來下單,不僅型號多,而且批量大。國外市場也是每月訂單不斷,產品類型陸續由2MW、3MW轉向5MW、6MW等大功率海上風電軸承。
五洲新春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5.7億元,同比增長28.1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341萬元,同比增長82.35%。
新強聯公司2021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44.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0億元,同比增長54.52%。
新一年總體看好
2021年是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總體穩定,工業企業持續穩定恢復,但也面臨諸多考驗。加上對比基數抬高,行業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全年實現平穩運行與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根據機械工業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未來形勢預測,結合軸承工業當前的形勢分析,中國軸承工業協會預計軸承行業全年營收增速在一、兩位數以上,軸承出口將超過兩位數,達到自2011年以來高位。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短期內不會有大的回落,將導致行業整體利潤下降。協會建議在發展中應該關注三點。一是隨著我國高端制造業的不斷加快,軸承進口會維持較大增長,高端軸承進口替代市場潛力巨大。二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滲透率大幅提高,將對軸承行業今后的發展格局產生較大影響。三是隨著我國各行各業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加快,各類軸承配套主機產品不斷創新,向高質量、高效能、低成本、綠色環保等方向快速發展,軸承企業應當結合自身優勢,去發展新市場、緊跟新市場、研發新市場、培訓新市場,占領制高點,把企業做精做強。
此外,近年來,國家陸續推出了 《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 《全國軸承行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19年本)》等政策文件,大力鼓勵發展軸承行業,積極推動我國軸承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軸承業迎來戰略發展機遇期。在軸承行業產業鏈向中國轉移、專業化分工進一步體現的趨勢下,未來國內軸承企業國際競爭力有望顯著提升。(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