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鄉村教師更有成就感
2022/1/14 15:07:4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日前,國新辦就《“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指出,各地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教師流動手續,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日前,國新辦就《“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指出,各地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教師流動手續,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薄弱地區的優秀教師為何出走?
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教育,國家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只是在一些地方的具體執行過程中,缺乏該有的執行力度與溫度。由此導致了一個很尷尬的現實:每年都有大量鄉村教師進城,而且是有關部門統一組織抽調的。區域內挖,區域外也挖,一些學校自己不舍得下功夫培養優秀人才,而是“你挖我墻腳我給你挖坑”。那么,應該如何徹底杜絕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
最近幾年,鄉村教師比城區教師每月多幾百元的補助,一年差不多相當于多兩三個月的工資了,但鄉村教師還是踴躍報名進城,甚至有不少鄉村學校的校長寧可辭職也要進城。毫無疑問,城區學校的教師待遇肯定高,而且可能高得多,學校的節假日補助、各種競賽獎勵等多種隱形福利,都是生源不足的鄉村學校比不上的。至于發達地區教師薪資待遇,恐怕更讓薄弱地區難以望其項背了。
其實很多教師之所以出走,看重的恐怕并不只有薪資待遇,還有生活條件、子女教育、文化氛圍等方面的差異。很多優秀教師原本抱著一腔熱血回到家鄉或者來到薄弱地區,但是,他們看上去比較前衛的思想和行動常常不能得到理解,也就很難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支持,無法突破各種毫無必要的限制。如果他們時常有被壓抑的感受,才華難以充分發揮,一旦有機會到發達而開放的地區,又何樂而不為?
毫不客氣地說,某些薄弱地區的確缺乏對人才的尊重和珍惜。本來薄弱地區教育投入不足,師資緊張,老師們工作量較重,但各個部門都想把自己的事務塞進學校,塞給老師們。居民醫保費收繳、扶貧、疫苗接種、禁燃鞭炮宣傳、行業形象調查……各種社會性事務都被堆到教師頭上,一些與教育無關的App下載、注冊也要通過教師做社會群眾的工作。這些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務,不僅擠占老師們的工作時間,影響教學質量,也經常擠占老師們的業余時間,讓人不勝其煩。
何況,薄弱地區教育投入不足還導致學校各種設施條件都不達標,管理粗放,本身就不利于教師很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而有時為了應付各種檢查,學校還會要求無中生有地“完善”各種材料。這些沒完沒了的形式主義工作,浪費了老師們的大量精力。這必然會使那些有教育信仰的優秀教師感到無奈而痛苦,他們想專注于事業,不想受到干擾,如果這樣本不該奢求的愿望得到滿足,他們也不會輕易離開。
其實,在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中,包括優秀教師在內的人才流動很正常。有較大自主選擇空間,才能使人感受到被尊重,才能使優秀人才覺得更有尊嚴。人才的去留既能反映出一個地方的開放程度,也可以展現當地對人才的尊重程度。一個處處為人才設限的地方,沒幾個人會喜歡。讓人才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和幸福感,這樣的地方才會使人留戀。
(作者系河南某小學教師)
馬長軍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1月14日 08 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當眾打罵孩子的“羞辱式教育”違法了
- 下一篇:我國廢鋼資源回收利用率將獲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