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RCEP東風 醫藥國際合作育新機
2022/1/26 10:12:04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根據成員國正式提交的核準書,《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達到生效門檻,將于2022年1月1日對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根據成員國正式提交的核準書,《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達到生效門檻,將于2022年1月1日對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4個非東盟成員國開始生效。
中國與RCEP成員國間的醫藥經貿合作潛力大。2019年,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醫藥進出口額達279億美元,占中國醫藥貿易總額的19.2%。其中,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醫藥出口額達162.7億美元。RCEP的生效實施將依托高水平的經貿規則進一步激發市場潛力。“充分利用RCEP的政策利好,醫藥企業可進一步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加速國際化進程。”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茂春如是表示。
降低貿易成本 醫藥進出口雙向并進
在貿易層面,“RCEP的關稅減讓承諾將降低成員國間的貿易成本,推動我國優勢產品對協定締約方的出口,并擴大自締約方的藥用植物、高端制劑、醫療設備及高值耗材的進口,拉動醫藥貿易擴容�!蓖趺褐赋觥�
根據RCEP關稅減讓安排,針對中藥材,泰國的姜黃進口關稅將在10年內從27%的基準稅率降至零,柬埔寨對生姜、姜黃、藏紅花、百里香等的進口關稅將在15年內從15%左右的基準稅率降至零。在西藥類產品方面,越南的維生素進口關稅將在15年內自6.5%左右的基準稅率逐步降至零,對青霉素的進口關稅將自第一年起從6.5%降至零;新西蘭對化妝品的進口關稅將在10年內從5%降至零;柬埔寨美容美甲產品的進口關稅將在15年內從35%降至零。在醫療器械產品領域,老撾對各類醫療器械的進口關稅均將在15年內自5%降至零,其中,呼吸機、體溫計、影像設備、人工關節、助聽器等產品的進口關稅將自第一年起降至零……伴隨關稅減免,中國的中藥材,維生素、抗生素等西藥類產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產品等將具備更大的成本優勢,進而帶動出口。
與此同時,中國對進口產品的降稅安排也將拉動自締約方的牙科、骨科等高值耗材和大型醫療設備等進口,并在滿足國內市場多元化需求的同時,實現醫�?刭M。
RCEP成員國是中國藥材進口的重要來源地。中國自東盟進口的龍眼干和龍眼肉的關稅將從第一年起將自20%下降至零,乳香、沒藥及血竭將從第一年起自3%降至零關稅;對新西蘭鹿茸的進口關稅將在首年從11%降至零。在RCEP框架下,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如中國自日本進口的現行6%的青霉素基準稅率和5%~6%的抗癌藥基準稅率將逐年遞減,均在第11年實現零關稅;進口的獸用疫苗、重組人胰島素等激素類產品將在第一年降至零關稅,將有力推動高端制劑產品的進口。從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進口的內窺鏡、麻醉設備、輸血設備、腎臟透析設備、血壓測量儀等有關儀器、假牙及牙科檢查設備,血管支架等耗材大多在第一年降至零關稅;自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進口的美容產品關稅將在第一年自10%~ 15%的基準稅率降至5%。這些措施都將帶來貿易創造效應。
優化區域布局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整合
RCEP框架下的原產地累積規則、海關程序、檢驗檢疫、技術標準等貨物規則的落地實施,以及涵蓋多個重要服務貿易領域的擴大開放舉措將有利于企業更好地在締約方市場開展醫療健康服務,推動區域內的投資流動,自然人臨時移動措施也為締約方企業在區域內開展貿易投資合作創造了便利條件,將催生更多貿易投資商機。
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不僅覆蓋了一些原本不容易享受到原產地稅收優惠的貨物,也統一了區域內各國間的原產地規則,有利于區域內產品供應鏈的進一步整合和相互間擴大投資,也有利于生產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我國是醫藥中間體、植物提取物、中藥材、機械設備零部件等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原產地累積原則有利于區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下游生產企業進一步采購我國相關產品,擴大我國相關行業的出口�!蓖趺罕硎荆瑫r,東南亞國家是重要的中藥材及保健食品原料產地,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在醫療技術及精密零件等領域的優勢明顯,RCEP原產地累積原則對中國醫藥醫療企業在區域內尋找更多優質供應商,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助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對醫藥產品而言,非關稅壁壘是出口的最大障礙。為推進市場準入問題的解決,有必要加強多雙邊機制下的法規、技術標準磋商對話,推動貿易便利化,為市場開拓創造機會。”RCEP生效在即,王茂春提醒,醫藥行業企業提前做好準備和形勢研判,充分利用RCEP規則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海外渠道、售后服務,積極開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本地化生產等多樣化的合作,并抵御可能存在的風險,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國際化布局。(記者 湯莉)
轉自:國際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