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風險報告2021:寬松政策對沖經濟下行的效果有待觀察
2022/1/26 11:50:17 來源:中國證券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1月25日共同發布《金融風險報告2021》。報告認為,2021年,伴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經濟的持續復蘇,我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1月25日共同發布《金融風險報告2021》。
報告認為,2021年,伴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經濟的持續復蘇,我國宏觀經濟金融形勢有所好轉,金融風險趨于收斂,整體可控。然而,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尤其是伴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投資意愿下降,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調整,未來金融風險防范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特別是宏觀杠桿率較高、房地產部門風險凸顯、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金融科技風險以及內外金融風險共振等問題仍需要得到及時有效的應對與處置。
報告判斷,新冠疫情不確定性是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最大隱憂。2022年,新冠疫情走向的高度不確定性使得經濟恢復進程變得更不確定。
報告認為,寬貨幣到寬信用或存梗阻。隨著經濟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定為2022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主基調,意味著2022年的宏觀政策也將更為積極。
報告稱,需警惕的是,在2021年企業及居民已出現一定的資產負債表惡化跡象。一方面,面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銀行放貸能力及意愿均不足;另一方面,企業和居民對債務風險產生厭惡情緒,缺乏借貸意愿。因此,寬貨幣到寬信用或存梗阻,寬松政策對沖經濟下行的效果有待觀察。
報告預計,債務脆弱性進一步加劇。盡管當期疫情得到了有效防控,但宏觀經濟運行并沒有完全脫離疫情的影響。隨著政策結構性調整和市場預期改變,金融風險敏感度提高,金融風險承受度降低,金融資產質量問題將逐步顯性化,被延后的企業違約風險將進一步暴露,或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造成沖擊。2021年第三季度,信用風險已在債券市場等領域顯現。伴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部門風險暴露,地方政府償債壓力增大,未來債務脆弱性可能進一步提高。
報告認為,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或加大。2022年,由于嚴重的通脹問題,如果美聯儲大幅收緊貨幣政策,或使國際資本流動形勢發生逆轉,對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造成沖擊。同時,美聯儲政策調整使得國債收益率快速上升,美元升值,相應我國國債和其他債券收益率被迫拉高,并且可能導致房地產及金融資產出現負向估值效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中糧餐飲強效整合資源,為餐飲企業搭建外部資源中心快速應對市場
- 海爾牽頭兩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正式啟動
- 斑馬AI學 x 西貝 開啟“餐桌上的知識科普”
- vivo專家王瑞鑫榮獲3GPP卓越獎,vivo通信技術實力“出圈”
- 大國重器"油"礪鋒芒|埃克森美孚中國亮相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
- 微步再獲評CNNVD“高質量漏洞優秀貢獻獎”、“年度優秀技術支撐單位”
- 磁懸浮冷站引領綠色革命,維諦技術(Vertiv)助力中國電信江西云計算數據中心制冷系統實現PUE1.2
- 戰略合作助推產業生態完善,得力發布龍芯系列打印機新品
- “即時零售+品牌聯營”大眾點評攜美團無人機聯合佳沛開創品牌營銷合作新模式
- 各地探索“生態+文旅”創新模式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