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高質量發展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2022/2/25 13:15:16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由經濟日報社指導,中國經濟網與中國平安聯合主辦的平安大講堂在北京舉辦。本次活動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主題。來自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中近日,由經濟日報社指導,中國經濟網與中國平安聯合主辦的平安大講堂在北京舉辦。本次活動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主題。來自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財政學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以及平安集團和部分專業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在會上各抒己見,為金融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建言獻策。
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黃寶新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平安始終堅守服務國計民生的立業初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持續為中小微企業發展賦能,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平安堅守責任投資理念,全方位升級綠色金融行動,依托綜合金融優勢,充分發揮綠色保險、綠色投資和綠色信貸作用,全力支持綠色發展,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平安致力于打造“有溫度的金融”,全力以赴推動“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踐行“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品牌承諾。在治理方面,平安持續完善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為穩健經營保駕護航。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要穩定經濟,使經濟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就是穩定預期、改善預期。預期既影響需求,也影響供給。穩定預期,才能改變需求收縮的狀態,從而化解供給沖擊,使需求拉動供給,穩定增長。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表示,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穩定的實體經濟發展,保障實體經濟發展才能促進自身發展,進而推動實體經濟更快發展,取之于實體用之于實體,這是保險行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是保險業的使命。
商敬國提出,保險行業應發揮保險資金跨周期資產配置和長周期價值防御優勢,聚焦服務科技創新、“雙碳”目標、鄉村振興等重大國家戰略,全方位、多方面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
中國財政學會政府與社會融資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安起雷認為,我國經濟基本面是金融機構最大的發展機遇。面對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黨中央及時提出以經濟內循環為主的經濟雙循環,即在最大限度保外貿、穩外需的同時,開始“眼睛向內”,做大做牢做強做實內需,從而為我國經濟發展夯實持續增長的基礎,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安起雷分析稱,應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強化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區域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提供中長期建設資金供給,讓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履行金融機構社會責任
平安踐行高質量發展
作為目前全國最大的綜合金融集團之一,中國平安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以一系列舉措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充分落到實處。
據黃寶新介紹,平安持續“輸血”實體經濟。截至2021年末,中國平安累計向實體經濟投入保險資金1.23萬億元,包括牽頭設立“京滬高鐵股權投資計劃”,連續4年累計投入52.3億元支持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和產業發展,與廣東省政府共同發起成立1500億元規模的“廣東平安發展基金”,投資粵港澳大灣區機場、鐵路和智慧城市建設。
平安銀行副行長兼北京分行行長鞠維萍表示,在“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背景下,銀行業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和使命,就要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努力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走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據鞠維萍介紹,平安銀行主要進行了五大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一是以行業化發展道路聚焦生態,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支持。二是以科技賦能搭建物聯網平臺,加快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三是以綠色金融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妥善應對轉型風險。四是以精準滴灌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真正實現普惠讓利。五是以綜合金融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服務模式,促進共同富裕。
平安產險總監姜華表示,保險機構應該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不斷探索推出高質量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堅固的風險保障。截至2021年底,平安產險累計為超6萬家企業提供防災減損服務,并創新打造了“科技+服務+保險”的安責險新模式,在安全管理基礎上為事故預防增加了一條新的安全生產防線;不斷創新首臺(套)保險,幫助企業轉移產品所帶來的潛在質量風險和責任風險,從而激發制造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截至2021年底,承保國家和地方首臺(套)、新材料保險項目合計超過2500個,為制造業企業提供超過3500億元風險保障。
據平安證券總經理助理袁玉平介紹,在中國經濟高質量轉型的過程中,資本市場將成為直接融資的主戰場。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通過股權、債權、資管和專項紓困計劃,平安證券累計為實體經濟提供直接融資超過3151億元,產業覆蓋國計民生、基礎設施、產業升級等領域。同時,依托平安集團全牌照金融業務資源,平安證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半導體、醫療等各行業領域,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以新能源產業為例,平安證券為包括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環股份、比亞迪、贛鋒鋰業等多家公司提供金融服務,持續為企業提供創新型融資解決方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