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為山:以美培根鑄魂 加強全民美育
2022/3/10 18:59:09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是學校教育的重點。當然,提高全民審美素質,還需加強社會教育。美育本質上是全民性的。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員會主任,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吳為山
美育作為旨在培養(yǎng)健全人格,促進人的各種能力全面、協(xié)調、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是學校教育的重點。
當然,提高全民審美素質,還需加強社會教育。美育本質上是全民性的。要讓美成為全體中華兒女的內在涵養(yǎng),以德鑄美,以美鑄品,就必須加強全民美育。因此,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是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確立根本工作目標。新時代美育工作要始終與黨的教育方針保持一致,堅持立德樹人,與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xié)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全民美育的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使美育上升到全面育人高度來認識和實施。
同時,以培養(yǎng)具有民族復興擔當的時代新人為目標,賦予當下美育工作的時代內涵和精神價值,激發(fā)美育工作者的創(chuàng)造力,讓未來涌現出更多德才兼?zhèn)洹徝浪仞B(yǎng)深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
二是完善全民藝術素質教育。學校層面,在推進精品藝術教材出版、豐富藝術課程門類的基礎上,加強師資建設。如目前書法雖已成為中小學義務教育課程中的必修課,但教學師資嚴重欠缺。有條件的學校也可建立校園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以及不同門類的藝術工作坊等專門的美育場所。
社會層面,各級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音樂廳、戲院劇場等公共文化機構都是社會美育的重要平臺。它們要和學校攜手,也成為美育的課堂,構成全民美育系統(tǒng)。還要重視對群眾審美能力和價值觀的引導,加強社區(qū)這一社會美育重要陣地。如借助社區(qū)公益廣告進行美育宣傳。有關方面應充分利用社區(qū)平臺,發(fā)揮其覆蓋面廣、受眾多、傳播性強的優(yōu)勢,讓經典文藝作品走進社區(qū),在“家門口”服務群眾、引導群眾。
三是資源融合發(fā)展,不斷利用新技術、新方式和新渠道來創(chuàng)造美、傳播美。如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特別是用年輕一代喜歡且易于接受的方式傳播經典藝術。再如為各門類藝術家和非遺傳承人到學校傳授藝術提供條件,利用社會資源拓展美育門類。在人民審美訴求日益成為產品高附加值的今天,通過高水平接地氣的設計,改善城市、社區(qū)、村鎮(zhèn)、學校的公共環(huán)境,為社會注入美,增情趣。
四是加強理論研究,推進與美育相關的制度建設。如提高各級行政領導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眼光,大力培養(yǎng)基層公共文化管理人才,樹立家庭美育意識等等,都需要通過深入理論研究,為全民美育做好制度建設儲備。
做好全民美育是一項潤物無聲的系統(tǒng)工程,要打通學校美育與全民美育之間的“圍墻”,統(tǒng)籌構建一體設計、分段實施的大美育工作體系。深入研究歷史文化之美、紅色文化之美、社會主義建設之美、改革創(chuàng)新之美、民族偉大復興逐夢之美。要放眼世界,研究人類歷史進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多元之美,深刻領悟美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作用。
在邁向新征程的偉大時代,以美培根鑄魂,加強全民美育,倡導道藝統(tǒng)一,將進一步提升全民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