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旅游發展有活力 鄉村振興添動力
2022/4/13 13:09:15 來源:中國旅游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賽蘆笙、攔路對歌、百家宴、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3月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高邁村歸座屯群眾到林溪鎮冠洞村冠大屯開展“月也”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賽蘆笙、攔路對歌、百家宴、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3月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高邁村歸座屯群眾到林溪鎮冠洞村冠大屯開展“月也”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這是廣西大力推動文化和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西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決策部署,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以文旅融合為抓手,扎實推進文化和旅游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上下一心發展旅游
近年來,在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中,廣西積極調動鄉村物產、土地等資源,開發旅游產品,增強鄉村旅游吸引力,培育打造鄉村旅游新業態,助力鄉村振興。
“十三五”期間,廣西全區鄉村旅游累計接待游客12.99億人次,實現旅游消費8620.74億元。鄉村旅游成為廣西旅游發展的一大亮點、助力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
近幾年,河池市涌現出不少旅游脫貧案例,市委、市政府對旅游業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2021年,河池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的市文旅工作領導小組,將旅游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動了全市旅游業發展。
文旅產業是賀州市昭平縣“三個百億元”產業之一。昭平縣副縣長吳啟偉介紹,全縣圍繞“打造旅游百億元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編制了《昭平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昭平縣2019—2022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印發了《關于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的決定》等政策性文件,從財政、項目推進、行業培訓等方面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2021年,全縣新增投入全域旅游發展資金3589萬元,用于重大文旅項目建設。”
百色市凌云縣浩坤村曾是深度貧困村。近幾年,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組持續強化黨建引領,依托浩坤湖旅游景區開發建設,聚集人才、資金、資源等要素,推動浩坤村由大石山區的“窮山溝”蛻變成現在的“桃花源”。
融合發展全域聯動
“一家炒菜百家香”,旅游是一個與其他產業聯動性強、輻射面廣的產業,各地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使出渾身解數,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廣西各地積極推動鄉村旅游與特色小鎮、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田園綜合體等協同建設,與農業、林業、電子商務等行業融合發展,不斷完善鄉村旅游的配套設施,豐富鄉村旅游的產品內涵。
2月下旬,一場春雪將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布央村的茶園裝扮得銀裝素裹,吸引不少游客上山賞雪。近年來,柳州市積極開展農旅融合品牌創建,建成自治區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個。柳州市還建立了鄉村旅游重點村培育經費及獎勵機制,成功打造了一批主題民宿及旅游接待服務設施。三江大洲文化旅游島萬怡侗式主題酒店、楓林別院、大苗山古城項目等相繼完工并投入使用,助推了當地旅游業發展。
明媚的春日里,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三甲屯脫貧戶徐蘭艷管理的特色民宿迎來了一撥又一撥客人。她說:“我現在每個月有2000元固定工資,每年還有分紅,生活改善了很多。”包括徐蘭艷在內的當地村民生活的改變,源于近年來馬山縣大力推動“體育+扶貧+文旅+縣域經濟”發展,讓“九分石頭一分地”的古零鎮蝶變為遠近聞名的“攀巖小鎮”。攀巖等賽事活動引來了大批游客,帶旺了食宿等相關行業,帶動了當地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鄉村旅游帶動經濟發展效果顯著。”古零鎮鎮長黃麟惠介紹,近年來,古零鎮以攀巖為主題IP,建成了553條攀巖線路、20所攀巖學校、2條飛拉達體驗線路等一批體育旅游配套項目,建成休閑農業核心示范區1.8萬多畝,農業示范區11個。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7510元增至2021年的1.18萬多元。
河池市實施“旅游+”“+旅游”發展戰略,創新產業融合模式。“我們創建了七大鄉村旅游品牌,累計發展旅游休閑農業經營主體535家。”河池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韋鴻臻介紹,今年,河池市規劃實施補短板項目64個,將進一步補齊重點旅游線路要素短板,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
桂林市興安縣以靈渠為紐帶,通過開發古村鎮、建設生態農業新村、開發旅游扶貧村屯等方式,建設靈渠鄉村旅游帶。通過龍頭帶動扶持發展鄉村旅游,加快產業聚集,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寫好“旅、竹、果、茶、水、林”文章,推出農產品伴手禮,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培養人才增強后勁
“群眾不動,再多的財政投入都是無底洞;群眾一動,困難再大也能順利推動。”黃麟惠表示,鄉村旅游要長遠發展,人才是關鍵。
近年來,廣西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通過多種形式加強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為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柳州市文化和旅游部門深入挖掘非遺項目潛力,支持融水苗族自治縣堯告村以苗族拉鼓文化博物館建設為平臺,吸引和培養文化和旅游人才,構建起人人參與非遺活態傳承、共享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格局。
此外,柳州市還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成立了文化名家工作室,為當地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提供示范帶動。2021年,柳州市通過舉辦各類鄉村文化富民、鄉村旅游行業培訓,累計培訓農村民間藝人、文藝骨干、鄉村旅游帶頭人等約1500人次。
農村基層黨組織也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強力保障。榮獲“中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稱號的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喬老村原黨支書潘宏賢,借助村子依山傍水的優勢,引導村民流轉土地,打造集農業、旅游為一體的喬老河一河兩岸休閑旅游觀光帶。潘宏賢承包了180畝土地,種上了甘蔗和百香果。在他的帶領下,村里流轉1850畝土地打造農業示范區,成立了小都百旅游服務公司,專門負責景區日常運維。如今,喬老村建起了3家三星級農家樂、6家旅社、1個兒童游樂場和1座現代農業觀光園,鄉村旅游風生水起。
百色市凌云縣浩坤村則堅持遴選具有發展潛力的黨員群眾進入致富帶頭人隊伍,緊扣鄉村旅游發展實際,開展黨員“一崗三亮”活動,設置旅游產業崗、游客服務崗、村屯治理崗、環境衛生崗等四類“文秀先鋒崗”,組織全體黨員對應認領崗位,實行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充分發揮黨員服務鄉村旅游發展的先鋒模范作用。
轉自:中國旅游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