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氫站數量世界第一 我國氫能發展步入快車道
2022/5/21 21:06:46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對助力實現 “雙碳”目標,深入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對助力實現 “雙碳”目標,深入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首次對我國氫能產業進行中長期規劃,氫能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今年以來,各省市加快推進氫能項目的落地,全國20多個省份已發布氫能規劃和指導意見共計200余份。目前在建和籌建的風光制氫項目超過了40個。同時,我國在氫能加注方面獲得新突破,已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約占全球數量的40%,加氫站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首次實現三個第一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全球第一,在清潔低碳的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國內氫能產業呈現積極發展態勢,已初步掌握氫能制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在部分區域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范應用。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已初步形成 “東、西、南、北、中”五大發展區域。全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300家,集中分布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區域。此外,氫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各地政府布局汽車產業的又一 “大招”。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已形成區域產業集聚效應,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河北六省市產業鏈相關企業合計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51%。
加氫站作為氫能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建設熱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659座加氫站投入運營,分布在33個國家或地區。其中,東亞地區 (中國、日本和韓國)、歐洲和北美在營加氫站分別達到420座、173座和54座。2022年,全球范圍內預計將新增252座加氫站。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氫站數量方面,2019年,亞洲地區實現了對歐洲地區的趕超,并在此后持續拉大差距,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首位。而我國更是在累計建成加氫站數量、在營加氫站數量、新建成加氫站數量等方面首次實現三個全球第一。目前,我國已建成加氫站255座,其中在營183座,首批入選的5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擁有加氫站數量占比超過50%。
加速氫能產業布局
近年來,我國加速發展氫能產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日前召開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上表示,在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過程中,需要龍頭企業牽引,全國一盤棋高水平布局氫能產業鏈。據悉,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已布局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加速突破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材料及核心技術設備瓶頸。
國家電投是最早發力氫能產業的央企之一。國家電投戰略規劃部副主任申偉東表示,國家電投在氫能產業的布局包括兩條主線,一條是能源線,利用大量自有的可再生能源來制氫,供給加氫站,實現分布式供能,形成氫能源網絡;一條是產品線,包括燃料電池技術開發、產品生產,以及儲能、分布式供能等示范應用。
廣東省發改委近日公布的《廣東省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中包括灣區氫谷、云浮云城氫能特色小鎮等氫能重點項目。其中,于今年1月完成簽約的國家電投華南氫能產業基地項目將在今年開展一期建設。
作為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我國質子交換膜一度依賴進口,但目前包括交換膜在內,氫燃料電池主要的催化劑、氣體擴散層、膜電極、雙極板等五大核心技術均在國家電投實現自主化,部分產品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去年底,國家電投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條全自主可控的30萬平方米質子交換膜生產線在武漢投產,這是該領域技術最先進、自主化程度最高、一次性成膜最大的生產線,自此我國在質子交換膜高端產品領域具備了自主生產能力。
除了國家電投,中國海油、中國石化、東方電氣等央企也積極布局氫能產業。
近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位于廣東惠州的我國首套采用E-Gas技術煤制氫聯合裝置,已連續平穩運行超260天,累計生產氫氣超5萬噸。中海煉化惠州石化煤制氫部副經理周建欣介紹,目前全球僅有兩套在運行的E-Gas煤制氫聯合裝置,與傳統天然氣制氫工藝相比,可以降低成本20%-25%。
中國石化是國內最大的氫氣生產企業,目前氫氣年生產能力超350萬噸,占全國氫氣產量的14%左右,已在廣東、浙江、上海、廣西、貴州等地建成若干油氫合建示范站。此外,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綠氫生產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已啟動建設,投產后年產綠氫可達2萬噸。
經過十年的核心技術創新與自主產品開發,東方電氣已全面掌握了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研制、電堆工程設計及系統集成與控制等關鍵技術,成功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系列產品,并已建成中國西部首條年產能1000套的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線。
光大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氫能產業鏈所涉及的環節和應用場景眾多,發展空間廣闊,未來有望成為萬億級市場。在 “雙碳”目標的推動下,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正步入快車道,國內加氫站也進入快速建設階段。隨著中國氫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以及加氫設施需求的提升,加氫站有望在2050年達到千億級市場規模,發展空間巨大。(左宗鑫)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