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氣化輕型中國領先 純電動汽車2035年將成市場主流
2022/7/22 10:32:23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艾睿鉑最新發布的 《2022年全球汽車市場展望》研究報告中顯示,國內疫情的反復及全球經濟問題將在2022年內持續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意愿。盡管芯片供應逐步增加,整體產能壓近日,艾睿鉑最新發布的 《2022年全球汽車市場展望》研究報告中顯示,國內疫情的反復及全球經濟問題將在2022年內持續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意愿。盡管芯片供應逐步增加,整體產能壓力和高漲的需求將使得新車價格在產量不及預期的情況下持續走高,并同時造成了運營效率低下和零部件供應商處境的惡化,而這一情況預計將持續到2024年。
根據艾睿鉑最新測算,到2035年,純電汽車將成為各大主要市場的主流選擇。然而,純電汽車市場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原材料成本增加(與燃油車相比,純電汽車的成本高出125%)、零部件和大宗商品的稀缺及價格上漲 (包括電動車所需芯片數量的增加)、主機廠及其大型零部件供應商向電氣化時代供應鏈轉型的準備有所不足。
“目前經濟充滿不確定性,但主機廠和供應商仍然受惠于市場強勁的需求,并表現出對電氣化轉型的決心。盡管推動電氣化轉型的初始資金已經到位,但企業還遠未達到實現規模經濟和成本競爭力所需的銷售量。然而,市場對汽車行業在未來兩年內經濟利潤創新高,已經抱有相當期望�!卑cK亞太區聯席負責人謝芾表示,“雖然許多公司正在計劃轉型,但是他們需要主動重新設計供應鏈并實施嚴格的成本管理,才能避免高昂的意外支出�!�
報告指出,隨著純電汽車加速普及和基礎設施需求逐漸清晰,相關投資需求將呈滾雪球式增加。艾睿鉑指出,雖然消費者目前對純電汽車仍處于嘗鮮階段,但隨著各大主機廠的純電車型在2024年全面覆蓋各個細分市場,新客戶將會更加關注成交價、日常用車成本和充電便利性。以美國為例,建成2030年市場所需的充電基礎設施將需要約480億美元的投資,但目前為止,只確認了110億美元的投資。
同時,艾睿鉑咨詢大中華區聯席負責人、亞太地區汽車行業負責人戴加輝博士表示,“目前來看,中國在全球汽車行業電氣化轉型中處于領先地位:在今年3月的新車銷量中,新能源車輛已經占到了31%。目前,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非常強大,但到2024年各大國際車企也發布了大量 (純電)車型之后,他們會明顯感到壓力。要把目前的先發優勢保持下去,關鍵在于要提供能帶來黏性的客戶體驗,并打造出一套資金效率更高的運營模式�!�
艾睿鉑研究還表明,純電汽車要到2035年才能在各大主要市場中占據主流地位,而這也同時意味著,在2030年前,純電汽車業務的規模效應仍無法與燃油車媲美。艾睿鉑估計,如果主機廠和零部件供應商能夠主動解決各自供應鏈的轉型問題,則能夠省去其中40%到60%的成本。調整期間需要考慮到并盡可能避免的風險包括供應商業務的存續、緊急狀況中的保供開支、重新驗證零件和新開模具的額外成本等。
研究表明,零部件供應商在電氣化轉型過程中抗風險能力尤為不足,因為電池及科技企業等新玩家將加劇市場競爭并導致業務份額縮減,且主機廠為了實現工廠和工人技術的電氣化轉型,可能將在更多新零件上選擇自制。研究表明,現有零部件供應商可能僅能參與純電汽車動力總成中28%的業務。與此同時,艾睿鉑對零部件供應商高管的調研 (此調研為整體汽車行業研究報告的一部分)顯示,許多零部件供應商正計劃逐步關停或出售與內燃機相關的業務。
隨著過去四年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型數量在歐洲的穩步下降及在北美的持平,艾睿鉑預測燃油車型項目數量正接近拐點:預計在2024年至2028年期間,歐洲和北美的燃油車和混動車型的產量生產將分別減少至少33%和12%。
報告總結道,為促進從燃油車向純電汽車的轉型,主機廠和零部件供應商必須要探索新的業務運轉模式,包括考慮分離燃油車及純電汽車業務并單獨運營。這將幫助企業在面對投資者極高的期待時堅持穩健的資本配置,并為高速發展的純電汽車業務留下足夠的資源和能力。(祁曉玲)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