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煤消費量削減過半 工業領域貢獻顯著
2022/10/3 12:09:29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9月20日,第七屆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在京舉辦,會上發布了 《中國散煤綜合治理調研報告 (2022)》初稿 (以下簡稱 《報告》)。《報告》認為,2015-2022年間散煤9月20日,第七屆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在京舉辦,會上發布了 《中國散煤綜合治理調研報告 (2022)》初稿 (以下簡稱 《報告》)。《報告》認為,2015-2022年間散煤治理成果顯著,截至2021年底,我國散煤消費量削減約4.4億噸,較2015年下降了58.7%。
據了解,2013年中國北方地區采暖季的嚴重霧霾污染使環境治理成為焦點問題,其中散燒煤因量大面廣、直燃直排等特點被推向治理風口。隨后,散煤的定義被不斷明確,陸續出臺的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均將散煤治理作為重點。
《報告》認為,散煤治理在過去7年間成效顯著,散煤消費量已削減過半。據初步估算,2015年散燒煤消費總量約7.5億噸,工業散煤占比超過60%,民用散煤分散,治理難度大。經過多年攻堅行動,得益于政策的高效實施,中央財政的大量投入,以及環保督察制度的建立,散煤消費量下降明顯。截至2022年,散煤消費量在2015年基礎上削減了約4.4億噸,削減幅度達58.7%。工業散煤實現快速下降,其中建材行業小窯爐散燒煤用量下降約76%,工業小鍋爐散煤用量下降約80%。民用散煤則隨著2017年開始的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改造而穩步下降。截至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超額完成規劃目標,民用散煤用量相比2017年下降了約32%。
考慮到重點區域散煤治理工作的不斷深入,散煤消費結構和分布也在發生變化。《報告》認為,散煤治理已經由以工業領域為主轉變為以民用領域為主。與此同時,工業和民用領域的散煤治理工作重心都在轉向非重點區域,首先是工業小鍋爐主要分布在東北和內蒙古自治區,其次是華東和西北地區,而北方清潔取暖改造則在向東北和西北地區擴展。
從散煤消費結構來看,未來散煤削減主要來自民用領域。需要注意的是,民用散煤治理,特別是清潔取暖,也面臨復合型經濟性難題及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等挑戰。《報告》發現,在部分清潔取暖試點地區,已出現 “降室溫減支出”現象,即居民為降低費用支出而調低室溫,清潔取暖的經濟性問題越發突出并亟待解決。此外,面對農村可再生能源清潔取暖和用能電氣化趨勢,包括標準體系、激勵機制、資金在內的支持性政策仍有待完善。
《報告》認為,在美麗中國和 “雙碳”目標指引下,散煤治理仍需保持定力,在工業和民用兩方面持續推進散煤清潔化、減量化和替代,力爭在 “十四五”期間削減散煤2億噸,到2030年基本解決散煤污染問題。從清潔化和低碳化協同治理的角度來看,民用散煤治理需結合新農村建設,統籌構建農村清潔、低碳能源供應和服務體系;工業散煤治理需繼續深入,淘汰落后耗煤設施,有序推進清潔能源替代。
為保障下一步散煤治理工作的高效推進,《報告》提出以下五點建議:一是在全國范圍內加強工業散煤治理及動態追蹤,包括動態管理產業結構調整和落后產能清單、構建排污許可證的證后監管技術體系、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設施的日常管理制度等;二是統籌構建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體系,將清潔取暖納入其中;三是加大對清潔取暖的技術指導,編制 《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技術指南》;四是加快落實農村建筑能效提升;五是堅持財政、金融兩手發力,提高中央資金帶動作用。
北大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楊富強博士表示,經過7年攻堅,我國散煤治理工作進展過半、散煤消費量削減過半,北方地區采暖季空氣質量改善顯著,散煤治理拓展到更廣區域。在實現美麗中國和 “雙碳”目標的路上,工業和民用散煤治理仍需砥礪前行。(記者 曹雅麗)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