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資擴產不斷 動力電池市場持續火熱
2022/11/8 10:32:23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10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191萬輛,同比增長11.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55萬輛,同比增長73.5%,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約為28.近日,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10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191萬輛,同比增長11.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55萬輛,同比增長73.5%,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約為28.8%。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走俏也帶動了動力電池市場的火熱。日前,寧德時代、欣旺達等多家動力電池相關企業陸續公布三季報或業績預告,絕大多數動力電池企業營收、凈利均實現增長。
業績大增
頭部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成績優異。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營業收入為2103.4億元,同比增長186.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5.92億元,同比增長126.95%。
對于業績大增的原因,寧德時代此前表示,隨著國內外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及儲能產業的市場持續增長,公司不斷推出行業領先的產品解決方案,加強市場開拓力度,加之前期布局的產能釋放,產銷量明顯提升,推動公司全球市場地位持續領先的同時,也實現了盈利規模的快速增長。
國軒高科的盈利能力也在恢復:前三季度,國軒高科實現營業收入144.26億元,同比增長152%;歸母凈利潤為1.50億元,同比增長121.40%。其中,第三季度,國軒高科實現營業收入57.88億元,同比增長166.33%;歸母凈利潤為8556萬元,同比增長355.20%,環比增長160.61%。
億緯鋰能也同樣報喜。前三季度,億緯鋰能營收約242.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2.12%;凈利潤26.66億元,同比增長20.3%。
針對業績變動的原因,億緯鋰能稱:“在上游主要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的背景下,公司秉持和諧發展原則,適時調整產品定價機制,各產品線的盈利能力得到較好修復;公司主業電池業務發展良好,隨著新工廠、新產線進入量產階段,公司的出貨規模增長迅速,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及主業利潤均同比增長約110%�!�
欣旺達也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欣旺達實現營收148.66億元,同比增長50.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16億元,同比增長504.79%。前三季度,欣旺達實現營收365.84億元,同比增長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88億元,同比增長2.72%。
擴張產能
業績的正向增長以及市場需求量的持續擴大,使得許多電池企業持續進行產能擴張。
10月26日,國軒高科發布投資公告,擬在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區投建年產20GWh動力電池項目,投資總額67億元,公司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電池技術有限公司作為該項目實施主體;同時在柳州新增投資建設年產10GWh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滿足華南及南亞、東南亞市場客戶需求,投資總額約48億元。
9月,欣旺達發布了兩則擴產公告,擬聯合東風集團、東風鴻泰,在宜昌市投建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規劃產能30GWh,總投資120億元;同時計劃在義烏落地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計劃總投入約213億元,總產能約50GWh。同月,寧德時代宣布擬在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投建新的生產基地,總投資不超過140億元。
在此起彼伏擴產潮下,凸顯出電池市場受到 “熱捧”,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擔憂:企業頻繁擴張產能,會不會帶來產能過剩?有業內人士分析:“總體而言,產能過剩的問題不必過分擔心,因為行業向好發展已成定勢,但在市場高景氣度下,企業要注意適度超前擴產,謹防資金鏈斷裂風險。”
車企入局
據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10月31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上漲,電池級碳酸鋰漲2500元/噸,均價報56.1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漲2000元/噸,均價報54.70萬元/噸,繼續創歷史新高。
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讓不少動力電池企業開始向下游整車廠轉移成本壓力,而下游的車企也不甘心當 “打工人”,紛紛親自下場造電池。
10月27日,廣汽埃安宣布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該公司由廣汽埃安、廣汽乘用車、廣汽商貿聯合投資,并由廣汽埃安控股,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總投資109億元,開展電池自研自產產業化建設以及自主電池的生產制造和銷售。
廣汽埃安表示,對于新能源車而言,電池是動力來源,也是關乎生產制造成本的關鍵因素。未來的新能源車行業競爭的核心是科技和成本,能否在疫情反復、供應鏈緊張、資源成本上漲等環境下,實現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以及相關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是車企核心競爭力的一大體現,對車企可持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樣布局電池領域的還有蔚來。據天眼查,蔚來電池科技 (安徽)有限公司于10月21日成立,注冊資本20億元,蔚來董事長李斌擔任該公司董事長。
車企 “造電池”是否會變成一種趨勢?華安證券表示,車企向上布局電池領域,旨在增強產業鏈話語權,有利于保障電池供應及降本增效。此舉一方面印證電動車及鋰電行業高景氣,另一方面或將加劇行業競爭,頭部電池廠有望憑借技術、資金、產能及客戶優勢應對全球競爭。
但也有一位電池行業的從業者告訴記者:“對于有實力的車企來說,造電池是一種前瞻性布局。但不少車企造電池其實是無奈之舉。而且布局電池需要大量的資金支出,對于不少車企來說也是一個較大的挑戰,要理性判斷�!保ㄓ浾� 馬艷)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入冬保供溫暖民心
- 下一篇:進博會參展商瞄準“銀發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