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醫療器械和醫學服務企業加速在華“本土化”
2022/11/16 14:06:46 來源:新華財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剛剛在上海閉幕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顯示,在中國快速成長的生命健康大市場帶動下,外資醫療器械和醫學服務企業加速在華“本土化”,進博會已成為這些企業新產品、新技術進入中國剛剛在上海閉幕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顯示,在中國快速成長的生命健康大市場帶動下,外資醫療器械和醫學服務企業加速在華“本土化”,進博會已成為這些企業新產品、新技術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跳板”。
2019年波士頓科學首次參展進博會,展位面積108平方米。之后連年參展、持續擴容,今年展位面積達600平方米,展品達60多款。在進博會“催化”之下,波士頓科學連年實現“展品變商品”,推動在華業務快速成長。
據波士頓科學大中華區總裁張珺介紹,2019年,一款聚合物涂層外周動脈藥物緩釋支架借進博會平臺首次亮相中國,次年7月即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2020年,一款用于超聲內鏡引導下的腔內治療支架亮相進博會,次年6月獲批上市;今年參展第五屆進博會前一個月,一款抗栓塞腦保護裝置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博會成為其上市的最佳發布平臺。
張珺表示,這些“展品變商品”的產品,大多聚焦中國人群較為高發的結構性心臟病、外周血管疾病和帕金森病。進博會持續引入全球前沿創新成果,縮短了服務中國醫患的時差。
賽默飛世爾科技連續五年參展進博會,同樣不斷充實參展內容。在第五屆進博會上,賽默飛世爾科技集中展出了70余款前沿產品,其中2款亞洲首發、8款中國首發。
冷凍等離子體聚焦離子束電鏡是一款全新的自動化聚焦離子束電子顯微鏡,提供了一種新的洞察細胞內部運作機制的成像方式,有望打開病毒和病原體在細胞或組織內侵染、復制和傳遞之謎,賦能生物學研究和新藥開發;一款新采樣器可對環境空氣中的病原體實現超長時間穩定捕獲,提高對環境中病原體傳播的預警能力,監測并改善場所安全;快速PCR檢測平臺設計小巧、便攜,易于使用與儲存,且具備與標準實驗室PCR相當的靈敏度,可在短短30分鐘內快速獲得高度準確的空氣樣品檢測結果。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區總裁馮時瀚預測,這些首發或前沿產品,緊貼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研發以及公共防疫需求,有望在中國市場較快實現“展品變商品”。
外資醫療器械和醫學服務企業加速在華“本土化”,不僅表現在越來越多的展品加速變為商品,相關產品在華研發、生產也在加速。
2020年7月,借力醫療器械注冊人(MAH)制度在上海試點,波士頓科學的血管內超聲系統成功試點本土生產,今年7月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注冊證。9月,首臺血管內超聲系統從上海代工企業下線,標志著波士頓科學首個中國生產、供應本土的產品正式落地。
針對中國高發的甲狀腺結節疾病,波士頓科學中國研發團隊研發了一款射頻消融電極。今年年9月,這款本土研發、本土生產的產品完成首例甲狀腺結節消融手術,成為波士頓科學首款真正意義上中國研發、中國生產的醫療器械。
2020年以來,賽默飛世爾科技以上海為投資決策中心,先后在蘇州建成其亞太地區首條一次性生物工藝容器產品生產基地,投資5000萬美元在蘇州打造其亞太地區最大的生命科學產業基地,在上海設立全球最大客戶體驗中心以及在華首個生命科學研發中心。其設在杭州的全新生物制藥工廠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產,粵港澳大灣區基地預計明年投產。
波士頓科學1997年進入中國,賽默飛世爾科技進入中國已有40年。兩家生物醫藥代表性企業均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波士頓在華員工規模已超過1600名,賽默飛世爾科技員工人數則超過7000名。
馮時瀚表示,如今中國已成為賽默飛世爾科技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未來將持續踐行“扎根中國、服務中國”的本地化承諾。“10年前,中國區高管中的一半還是美國總部派來的,如今均為中國員工,這樣才能更加了解中國市場,更加深入與中國市場相融合。”
張珺表示,25年間,波士頓科學見證了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從“跟跑”向“領跑”的轉變,未來中國醫療產業還將持續快速發展。
轉自:新華財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