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加快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2022/11/25 10:09:17 來源:《瞭望》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經濟強省、教育大省廣東提出,以教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經濟強省、教育大省廣東提出,以教育評價體系改革為關鍵抓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去年12月,教育部在全國選擇6個試點省市、10所高校開展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廣東是試點省份之一。廣東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改革試點的實施條件差異大,堪稱最佳試驗田。
“經過前期積極探索,各地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年新學期開學前,廣東省進行了推進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工作集中調研。聽完廣東5個試點市、2個試點縣區(鎮)和2個試點學校的經驗交流后,在場的廣東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處處長邵允振給出了評價。
針對教育評價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上熱中溫下冷”“內熱外冷”等現象,廣東已初步構建出能解決實際問題并可推廣復制的教育評價體系框架。
東莞市松山湖北區學校是廣東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學校。該校學生個性化成長報告手冊扉頁開宗明義:你認真學習的模樣,快樂生活的時光,拔節生長的瞬間,都已被這所學校銘記!
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為基礎,該校建立了“一腦五平臺”的評價體系,即學校數據大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學生學業水平測試系統、教師專業成長平臺、教師智慧教研平臺、學校督導評價系統。評價覆蓋了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層面,涉及學生自評、小組長評、全員導師(包含保安、食堂職工、生活導師)評、家長評、社會實踐基地評,形成立體綜合的評價體系。此次調研期間該校獲得一致好評,被評為“無痕教育評價系統”。
“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差異化、個性化,以教育的信息化實現教育的差異化、個性化。”該校副校長姚湘斌提到。
亮點不止東莞松山湖一地。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朱孔軍表示,試點工作開展近一年來,廣東各地各校結合實際,爭當教育評價改革的“排頭兵”“尖刀連”,進行了很多創新和探索。
廣州市依托“云考核”服務平臺,創新開展“無感、陽光、智能”的一體化教師教學能力評價;深圳市龍華區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構建集“四個評價”于一體的科學多元的區域教育質量測評體系;中山市建立“自主淘寶”課后服務模式,在全市引入5個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課程超市”,供學校、家長、學生自主選課;河源市則把推進教育評價試點工作作為市委年度重點改革任務來抓,實行掛牌督辦,強化過程監管。
教育評價改革點多線長面廣,需要鼓勵不同區域、不同學校結合實際進行差別化探索。
改革的艱巨與復雜體現在:
一是評什么,即如何建設科學的指標體系,關注小切口,不一鍋端;如何設定評價框架,如何抓準評價的關鍵點、觀測點,科學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
二是怎么評,即評價中的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教育評價牽涉的事項多且復雜,很難進行定性,也不容易定量,如何界定定性評價指標,如何確定定量評價依據,是制定科學評價指標體系不可回避且要處理好的問題。
三是怎么用,即評價的目的不僅要促規范,更要推動發展。要用評價成果來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在成果使用中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朱孔軍向記者表示,全域超前一體謀劃和地市行政單元結合實際大膽創新作為,應是接下來包括廣東在內的全國省級層面,落實貫徹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宜牢牢抓住的兩大法寶。
轉自:《瞭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