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基建產業互聯網平臺契合頂層設計!紫菜云培育綠色循環新動能
2022/12/3 17:23:51 來源:人民政協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產業互聯網身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產業生態,無疑正在風口之上。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產業互聯網身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產業生態,無疑正在風口之上。這一點,從政府的頂層設計就能洞察出來。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要求“推動產業互聯網融通應用”;商務部等三部委《“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培育產業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此外,國家發改委和中央網信辦“以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共性服務平臺等作為產業數字化的主要載體”,把“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的主要方向……種種跡象表明,產業互聯網在政策層面已經是大勢所趨。
如果說數字化是護航企業穿越風浪的大船,那產業互聯網就是這條大船上的“舵手”。在這場奔涌向前的征程中,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性愈發凸現出來。而以紫菜云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正在著力推動產業互聯網加速落地,并深挖綠色循環的巨大發展潛力。
助力基建大產業,迸發循環新動能
產業互聯網是為產業主體提供互聯網相關技術服務的經濟形態,能夠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升級。這也意味著,身為產業主體的企業是產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受益者。每一家企業都能在產業互聯網的體系中,收獲滿滿。
尤其是對大量中小企業參與的行業,產業互聯網更能充分承擔“賦能”角色。畢竟中小企業依靠自身完成數字化轉型很難,而通過產業互聯網平臺去融入產業鏈生態圈,就能借勢發展。
以基建產業為例,基建工程配套服務主體涉及大量中小企業,且具有交易鏈條長、物資類型復雜、離散程度高等特性。企業要想“破局”,就要結合特點、找出痛點、對準錨點,以數字化思維重構業務模式和流程,讓產業互聯網落地、落實、落細。
近年來,紫菜云在“物資高效流轉、創造循環價值”方面開展諸多探索實踐,打造了全國領先的基建行業特色專業型產業互聯網平臺,開拓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廣闊空間,構建了基建產業綠色發展新生態。
紫菜云的底氣,源自自身近20年的工業設計、生產經營、工程服務等經驗積累和知識沉淀。紫菜云集成利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性地構建了四大業務版塊,加快推動基建產業多業務場景、多數據類型、多資源類型上云,為基建行業資源循環利用賦能增效。
具體來看,產業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基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實現產能、儲能、運力、設計、勞務等要素上云共享;循環物資交易平臺匯聚央國企集采集供和中小企業產品服務信息,暢通供需對接渠道,促進產業鏈高效運轉。
基建工程服務平臺則圍繞基建工程施工規劃、開工建設、項目管理等,提供物資的入場、使用、維保、退場“一站式”服務。至于基建產業大數據平臺,匯聚生產、物流、倉儲、工程、交易、物料等數據,為行業伙伴提供數字化轉型咨詢服務。
在四大平臺的支撐下,紫菜云一端連接基建央企國企,一端連接供應鏈上眾多配套中小企業,既承接集采集供、物資周轉,又匯聚制造資源、服務能力。在暢通線上供需對接的同時,以基建物資標準化為突破口,推進以租代購、設計回購、新舊置換、通存通取,發展“平臺接單、分單制造、統一輸出”共享制造,并提供物流配送、入場施工、設備維保、退場處置等一體化服務。
整體來看,紫菜云通過全面數字化改造實現基建物資全生命周期循環利用,時時為央企國企“每個環節省一點、最后一算是大錢”,能夠讓中小企業“每個環節有機會、卡位入鏈賺到錢”,真正實現多贏共贏。
綠色循環有潛力,社會效益巨大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綠色循環正在成為主基調。循環經濟是世界各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實現“3060”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將帶動多個產業,面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全面升級。
國務院國資委也在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為加快中央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支撐國家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
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中提到,要“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國家發改委則在《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重點強調,“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
而產業互聯網則為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供了新手段,開辟了綠色循環的新路徑。從這個角度出發,紫菜云平臺通過創新性的循環模式,真正挖掘出綠色循環的巨大社會效益。
據悉,紫菜云循環模式可讓基建物資由使用1次轉變為循環利用5-6次,使用周期延長至3-5年,單次使用成本降低42%以上。截止目前,紫菜云已累計循環物資超50萬噸,降低碳排放128萬噸,為產業創造循環效益超10億元。
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紫菜云在落地實踐中的“五朵云”做法。一、設計上云:創制標準,簡化設計過程;二、產能上云:集聚資源,實現協同制造;三、物資上云:智慧倉儲,提高取用效率;四、周轉上云:智慧物流,加速物資循環;五、工程上云:智慧工地,助力施工調度。
據了解,紫菜云已為8大央企超過100個工程提供了資源循環解決方案,調動行業循環物資超50萬噸,為雙碳減排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獲得國家部委、省市肯定表彰。
從大環境看,綠色循環經濟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基建產業也需要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循環經濟的定位、角色和作用,探索重點、關鍵路徑和對策,推動綠色循環經濟的持續發展。紫菜云以共享經濟思維為支撐,以數字化手段為基石,真正構建出基建產業大循環的綠色發展新模式,指明著新方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