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工作指南》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2022/12/12 11:09:12 來源:中國旅游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明確修復方式 保護市場主體--《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工作指南》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近日印發《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了明確修復方式 保護市場主體--《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工作指南》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近日印發《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了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的總體要求、工作規范和組織保障等內容,標志著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指南》一經印發,立即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強化頂層設計
《指南》就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的修復理念、機制和方法等進行創新,完善了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的頂層設計,使之更加契合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外部環境、內在要求,切實推動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市場管理處副處長吳斌表示,《指南》完善了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管理制度體系,對于充分發揮信用修復的激勵功能、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有著重要意義。《指南》有效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工作體系,系統化厘清了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管理、監督、服務三者的關聯,明晰了主動修復和依申請修復兩者的關系,讓更多失信主體明晰信用價值,可以引導和鼓勵文化和旅游失信主體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重塑良好信用、保護合法權益,形成更加健康誠信的營商環境,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指南》延續了管理部門包容審慎的引導思路,是管理能力不斷提升的體現。當前,我國文化娛樂領域存在多種新興行業,創新與合規之間的平衡需要主管部門進行精準把控。《指南》充分發揮了信用修復主體能動性,具有科學性、適用性和前瞻性。”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秘書長孔明表示,通過主動修復的方式,對有失信記錄的市場主體展現最大的善意和關懷,背后傳遞的是主管部門堅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所帶來的政策溫度,也是落實《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的重要舉措。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認為,《指南》從4個方面構建了完善的頂層設計,為信用修復工作有序推進奠定了基礎。一是明確了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的各級管理主體責任,形成了分工有序的制度設計。二是明確了信用修復的分類指導,對于主動修復和依申請修復的條件、方式和流程作了明確規定,便于各地依規執行,保障了信用修復的規范性。三是明確了監督檢查機制,進一步優化了信用修復的制度保障。對于信用修復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通過自查、系統應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及時監測,并及時上報,便于文化和旅游部及各地調整、改進、優化信用修復工作機制,提升管理和工作效率。四是明確了組織開展信用修復培訓,可以保障信用修復工作的高質量推進,有助于統一信用修復工作標準,提升信用修復工作質量和效率。
科學精準施策
《指南》從規范工作流程、規范核查材料、規范文書格式、規范開展培訓和規范信息使用5個方面,為文化和旅游行業信用修復工作提供了科學、精準的指引,確保信用修復管理部門、市場主體均可以依規執行。
“《指南》提出,要維護信用信息安全,這既是依法治國的要求,也體現出主管部門對市場的深入了解。”孔明表示,當前,無論是對企業主體還是自然人來說,信用已經成為一種極其重要的無形資產,貫穿于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信用的價值直接反映在品牌價值、市場競爭力等核心要素上。即便是失信企業的信用資產,同樣受到法律保護,這也是他們進行信用修復后重新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基礎,一旦這些要素被破壞,失信企業將無法存續。
“《指南》將信用修復分為主動信用修復和規范核查依申請修復,且要求主管部門主動實施信用修復,這為市場主體進行信用修復提供了明確保障。在信用修復培訓方面,《指南》同樣與時俱進,提出采取在線培訓方式,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市場主體的負擔。不管是在線還是實地培訓,都是希望市場主體增加對信用知識的了解,避免發生失信的行為。”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曾博偉表示,《指南》還提出,各級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要依法依規將信用修復情況及時記入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記錄。這也對市場主體進行信用修復后快速、正常開展經營活動,提供了制度性保護。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民商經濟法室主任、教授王偉表示,《指南》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按照“誰認定,誰修復”原則,由相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信用修復工作。《指南》還強調文化和旅游部門要規范信用信息管理,依法依規將信用修復情況及時記入信用主體的信用信息記錄,維護信息安全,不得侵犯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堅持合法、必要、安全的原則,推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確保數據準確,更新及時。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指南》還強調要通過信用修復培訓加強對失信行為人的警示教育,強化其誠實守信意識,這也是文化和旅游部門踐行善意文明監管理念的重要體現。
推動落地見效
《指南》提出,各級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配套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調,統籌推進信用修復工作。
“落實《指南》各項舉措,首先要求各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認真學好《指南》,準確理解具體要求,才能公平公正開展信用管理工作,讓信用主體積極開展信用修復。”曾博偉建議,《指南》相關措施與市場主體的信用工作息息相關,市場主體也應積極深入了解《指南》,特別是存在失信行為的市場主體,更要全面學習相關規定,以便更好地進行信用修復。
在推動《指南》落實方面,吳斌認為,可從3個方面入手。一是在推動落地見效上見真功。各地要制定實施方案,有效擴大媒體傳播力度,積極采取工作培訓、實地指導等方式,切實推動措施在全行業信用管理中蔚然風行、落地見效。二是在推動因地制宜上見行動。各地應結合工作實際,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部門協同,將信用管理、行政處罰和信用修復同步考慮、協同推進。三是在推動監督檢查上見效能。將信用修復工作情況納入檢查評估事項,切實通過自查、系統應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及時監測信用修復工作情況,加強督促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責令改正。
“我們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工作。結合信用修復工作實際,推動制度落實落地,可以有效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活力。”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指南》出臺為契機,推進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修復工作走向全面、走向深入,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信用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風險的重要作用。(記者 徐曉)
轉自:中國旅游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