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銀協發布《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2021年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2022/12/17 9:21:55 來源:證券日報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十年發布保理產業發展報告。 關于2021年中國保理業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十年發布保理產業發展報告。
關于2021年中國保理業務發展情況,《報告》提到,2021年我國銀行業保理業務量繼2020年強勢反彈后,實現持續增長,在較困難的經濟形勢中表現出整體向好的態勢。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保理專業委員會全體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為3.5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97%。其中國際保理業務量為481.77億美元,同比增長32.52%;國內保理業務量為3.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44%。國內保理業務仍然是我國保理市場的主力增長點,在保理業務中占比達91.29%;根據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全年商業保理業務量約2.02萬億元,同比增速約34.7%。
《報告》提到,應收賬款金額持續增長,保理業務市場需求量不斷加大。與此同時,國家政策鼓勵大力發展供應鏈經濟與供應鏈金融,監管部門也不斷出臺保理業務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為我國保理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由此可見,我國保理行業仍處于成長期,市場規模有望保持持續增長。
《報告》中總結了銀行金融機構發展保理業務支持實體經濟的創新實踐經驗,為保理業務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保理業務實踐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持續培育發展短期險項下出口保單融資業務,引流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讓利實體經濟,助力外貿保穩提質;二是發揮保理功能優勢,通過開展中長期項目項下保理業務,支持電力、鐵路、公路、港口、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三是發展跨境電商保理,通過對交易、物流、倉儲、資金流等大數據的整合和分析,為供應商、電商平臺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賦能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四是運用金融科技,為保理行業創新發展提供動能,推進實現保理業務線上化、平臺化、數字化,著力服務產業鏈供應鏈小微企業;五是提高對小微企業的線上化大數據授信服務能力,將保理業務延伸至供應鏈末端,在線高效評估買/賣方信用、轉讓應收賬款和發放保理融資,促進小微企業經營發展。
針對傳統國際雙保理業務的發展,《報告》有以下三方面的思考:一是需建立對工商客戶的“主動授信”機制,即可以由保理商通過各種途徑取得進口商財務數據等信息后核定,也可以采用銀行投保信用保險的方式,通過信用保險公司承擔進口商的信用風險,銀行再對外承擔進口商的信用風險;二是需建立符合商業保理公司進口保理商特點的評級和授信模型,通過對國外商業保理公司財務報表的深入分析,制定專用的評級和授信模型,不因加強風險管理而放棄對商業保理公司的進口保理商授信;三是需商業銀行設立事業部或者保理公司專營國際雙保理,除專注于國際雙保理業務外,還可以在國內保理項下專注于中小企業保理業務,扎實運用專業保理風控手段,將保理作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風險高”問題的利器,為商業銀行完成普惠金融業務考核指標做出貢獻。
《報告》在發展建議部分提出兩個觀點:一是重新認識保理與貿易融資:流貸改造。二是跳出保理看保理:打通保理與其他供應鏈和貸款產品。
[3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