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曙光”已至 中國旅游業蓄勢待發
2022/12/19 19:09: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挺過了“歷史性艱難時刻”,中國旅游業迎來“復蘇時刻”。 2020年以來,在世界變局加劇,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下,中國旅游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戰。三年來,隨著疫情防控更挺過了“歷史性艱難時刻”,中國旅游業迎來“復蘇時刻”。
2020年以來,在世界變局加劇,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下,中國旅游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戰。三年來,隨著疫情防控更加科學精準,疫情帶來的整體風險趨于緩和,黯淡的旅游業也終于迎來“曙光”。
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11日-12日在北京舉辦,多位業內專家圍繞旅游復蘇展開深入探討。
即將進入復蘇向上新通道
疫情暴發以來,旅游業發展一度陷入“歷史性艱難時刻”。為此,官方出臺一系列普惠性紓困政策,幫助旅游行業渡過凜凜寒冬。
中國旅游集團董事長陳寅指出,中央和地方出臺一系列紓困政策,從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穩崗就業、刺激消費等多方面推動旅游業復蘇。今年以來,旅游、民航、鐵路等行業退稅超過五千億元人民幣,部分目的地的消費券對當地旅游消費的整體帶動效能達到1:10以上的杠桿率,體現了政策的撬動效應和引導作用。
世界旅游聯盟主席、中國旅游協會會長段強表示,過去三年來,普惠的財政、金融和社會保障政策,以及國家發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委今年年初對旅游業等五個重點領域的專門政策,都是對旅游業的托底保證。
“一方面用好中央和地方紓困政策托底,另一方面加強產品研發和市場創新以適應旅游休閑市場的新變化。業內對疫情的影響程度和波及范圍,對市場復蘇和產業振興的認識逐步深化。”段強說。
近日,隨著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新十條”的推出和落實,中國疫情防控更加科學精準,旅游活動受疫情影響持續降低。
陳寅分析指出,跨省旅游經營活動不再與風險區實施聯動管理,大大提升了旅游市場的信心;旅游景區等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方便民眾出行出游。
“從近期的政策調整來看,旅游業很快將進入復蘇向上的新通道,這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段強如是說。
觸底反彈動能強勁
展望未來,專家們普遍認為,旅游業“曙光”已至,蓄勢待發。
陳寅指出,從市場反應看,旅游消費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
舉例來說,今年8月中國中免H股上市,募資得到境內外資本踴躍認購,成為港股今年最大規模IPO,在股市波動的背景下市值仍保持堅挺,反映出資本市場對旅游零售行業和旅游消費升級預期的長期看好。
他繼續說,從發展前景看,旅游市場是蓄勢待發的巨大蛋糕。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際旅游業強勁反彈,前三季度全球國際游客量同比增長133%,預計全年全球國際旅游收入將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70%以上。
陳寅進一步指出,中國人口規模大,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消費升級的趨勢等基本面沒有改變,行業觸底反彈的動能強勁。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直言:“相信有政策端各項有效舉措的推出,有供給側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與需求側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旅游業一定能恢復生機,煥發活力,再創輝煌。”
除國內旅游發展勢頭向好外,出境旅游、入境旅游也迎來復蘇“曙光”。
出境旅游方面,論壇期間發布的《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認為,中國游客出境旅游意愿變化明顯,游客信心正在恢復,有信心前往更遠的目的地。
入境旅游方面,《中國入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指出,伴隨入境隔離、簽證政策的進一步放寬,加之國際航班的持續恢復,2022年有望成為扭轉過去兩年下滑趨勢的一年。可以說,有序恢復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入境旅游市場的主基調。
正如陳寅所說:“中國旅游行業的冬天必將過去,春天必將到來。”
轉自:中國新聞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