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滬渝位列中國生態旅游發展總指數前三
2022/12/25 9:09:12 來源:上觀新聞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生態發展藍皮書:中國生態旅游發展報告(2022~2023)》。報告課題組構建近日,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生態發展藍皮書:中國生態旅游發展報告(2022~2023)》。報告課題組構建了中國生態旅游發展和綠水青山兩個指標體系,北京、上海、重慶在生態旅游發展總指數中位列前三;四川、云南、廣東在生態旅游綠水青山總指數中領跑。
中國生態旅游發展指標體系包含經濟生態、政治生態、文化生態、社會生態、自然生態5個子系統,共下設指標24項。
結果表明,生態旅游發展總指數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天津市、福建省、江蘇省、浙江省、河北省、山東省和廣東省。整體而言,直轄市與東部的生態旅游發展整體狀況較好,中西部和東北發展動力稍顯不足。
報告顯示,北京市的生態旅游發展總指數值為0.83191,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市和重慶市的數值分別為0.67222和0.60733,分列全國第二位和第三位。上海市的經濟生態子系統、文化生態子系統、社會生態子系統等3個子系統的發展較為均衡,均位居全國前列。自然生態子系統和政治生態子系統有一定提升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由旅游投訴結案率、社會輿情2項指標構成的社會生態子系統排名中,上海市位列榜首。投訴結案率高表明管理部門處理問題的效率高、態度好,社會輿情指標高代表游客輿情好,這些間接影響城市的旅游流量。
從城市看,生態旅游發展指數排在前十的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重慶、深圳、成都、廣州、蘇州、杭州、南京、鄭州。
這份報告還構建了中國生態旅游綠水青山指標體系,包含綠水、青山、藍天和金山銀山4個子系統,下設指標25項。
結果表明,31個省(區、市)中,領跑的是四川省、云南省、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均高于0.3578的全國平均值。就全國而言,綠水青山指標的中位數是0.3707,中位數占平均值的103.6%,說明全國生態旅游綠水青山發展相對均衡。
報告指出,生態旅游片區的發展基于各自優勢資源。目前,中國生態旅游仍存在粗放開發、盲目利用、產品同質化嚴重、管理體制不完善、市場和政府調節失靈等問題。對此,報告建議,充分抓住生態旅游市場崛起、數字化技術蓬勃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積極應對后疫情時代下格局變遷的影響,加強區域協同發展,推動生態旅游資源的生態價值實現與轉化,積極推動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的數字化轉型。
轉自:上觀新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