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部門加快推進非糧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
2023/1/29 11:10:23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生物基材料是生物技術與化工產業融合創新、生物化工與傳統化工耦合發展的碩果,有助于減輕石化化工行業對化石原料的依賴,降低生產過程安全風險。1月13日,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 《關生物基材料是生物技術與化工產業融合創新、生物化工與傳統化工耦合發展的碩果,有助于減輕石化化工行業對化石原料的依賴,降低生產過程安全風險。1月13日,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 《關于印發加快非糧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到2025年,非糧生物基材料產業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強、產品體系不斷豐富、綠色循環低碳的創新發展生態,非糧生物質原料利用和應用技術基本成熟,部分非糧生物基產品競爭力與化石基產品相當,高質量、可持續的供給和消費體系初步建立。
近年來,我國依托產業體系齊全等優勢,生物基材料產業發展迅速,正處在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但也面臨原料結構單一、產業化關鍵技術亟待突破、產業支撐體系待健全等問題。"十四五"期間,生物技術加速演進、生物化工快速發展、化工產業加快轉型。
擴大下游應用
生物基材料是指以可再生的生物質為原料,或經由生物制造生產的產品,包括但不限于含碳的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生物基材料是對化石基材料的重要補充。目前我國生物基材料產品品種不豐富,不論是基礎化學品還是聚合物都還有待開發;與同類化石基產品相比,生物基產品成本普遍要高,性能也有待提升。目前,生物基材料下游市場滲透不易,亟待豐富產品體系、拓展市場應用空間。
《方案》提出,要完善材料體系,堅持需求牽引與技術推動相結合,引導企業利用生物發酵、生物合成、化學合成等工藝,打造基于非糧生物質的生物基材料體系,并明確了乳酸、丁二酸等含碳化學品,以及聚乳酸、聚酰胺等含碳聚合物等重點發展方向;要拓展應用市場,支持生物基材料企業與下游重點企業搭建上下游合作平臺,聯合推廣應用可生物降解的日用產品、高端功能性產品,引導消費綠色升級,加快在經濟作物主產區和設施農業領域開展生物降解地膜和滴管管具等生物基產品示范應用。力爭到2025年,生物基化學品的品種不斷豐富,聚合物穩定性顯著提高,在塑料制品、紡織纖維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優化產業結構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產業集群是推動生物基材料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國生物基材料產業正處于產業化規模應用的關鍵時期,生產企業還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正在壯大,特色鮮明、競爭力突出的產業集群和示范基地尚在打造,產業結構也在優化。
《方案》提出,要培育優質企業,引導石化化工企業發揮產業優勢,開展生物基材料產業鏈、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培育一批打通從農作物秸稈處置利用到下游制品全產業鏈路徑的骨干企業,聚焦工業菌種選育、酶蛋白元件制備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 "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要優化區域布局,積極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重點推進生物基材料創新資源和要素向糧棉油糖大宗農作物主產區集聚,打造分布式非糧生物質糖化基地,形成具有區域優勢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高地,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集聚區建設生物基材料領域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促進產業由集聚向集群轉型提升,提高規模效益與影響力。力爭到2025年,形成5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特色鮮明、發展優勢突出的骨干企業,建成3-5個生物基材料產業集群。
健全支撐體系
目前,我國生物基材料領域的產業服務平臺較為分散,知識產權保護、材料測試評價、材料數據庫建設等服務能力尚未形成對產業鏈及下游應用的有力支撐,生物基材料普遍沿用石油基材料標準體系,缺乏能源消耗限額、碳排放核算等標準體系和標識標簽及溯源體系,尚不能充分體現生物基材料的生態環境友好性,產業支撐體系亟需強化。
《方案》提出,要加強產業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微生物菌種選育技術、生物基材料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運用、知識產權保護等體系,依托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先進高分子材料測試中心等提升測試評價服務能力,鼓勵上下游企業 "一條龍"模式聯合開展生物基材料及制品性能參數數據庫建設;要完善標準標識體系,實施標準體系構建工程,建立健全適合我國產業特點的生物基材料產品質量、能源消耗限額、碳排放核算等標準體系及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構建生物基材料及制品評價方法、產品標準、技術標準、標識標簽等標識和溯源體系,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產品認證、標識和溯源服務。(記者 張楠)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