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數字化轉型
2023/1/30 9:21:55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資本市場數字化轉型近期成為熱門話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日前表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資本市場要為實體經濟提供高質量服務,必須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努力提升資本資本市場數字化轉型近期成為熱門話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日前表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資本市場要為實體經濟提供高質量服務,必須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努力提升資本市場數字化水平,共同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實踐報告及案例匯編(2022)》(以下簡稱《報告》)稱,數字化轉型為證券行業注入新活力,改變了證券服務能力的生成方式,拓展證券服務能力的廣度和深度,有力提升證券風控體系的有效性和系統性,增強證券服務體系的適應性和普惠性。
金融科技賦能資本市場發展
“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金融科技,可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創新商業模式和金融工具,提升金融產品的品質。”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馬長峰在接受采訪時稱,金融科技可提升現行系統的效率,例如,提升支付結算和清算的容量、速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可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例如,程序化交易方式有利于提升價格發現能力,人工智能技術可讓普通人享受智能投顧,人工智能還能為普通投資者提供個性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區塊鏈技術可用來大幅提升跨境資金轉移速度,便利貿易,更可為法定數字貨幣提供底層技術。
馬長峰稱,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可提升財務欺詐預警能力,保護投資者。大數據技術還能提供高維的信息,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支撐。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提供新的風險度量指標,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但金融科技的應用要遵循技術向善的原則,且必須合法合規,不能通過科技手段突破法規和監管。
冰鑒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向本報表示,在證券市場上,強化科技監管思維主要從降本增效、及時發現并控制風險等角度思考,包括但不限于利用科技手段識別非法配資、打擊非法洗錢,利用科技搭建智能風險管理平臺,加強日常監管、實時監管,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并及時發現風險的水平,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
在配資方面,很多客戶低估了證券的風險,高估了自身的投資能力,從而盲目配資投資,甚至導致血本無歸。證券公司應該加強并利用大數據精準識別非法配資客戶行為,從而及時幫助客戶控制風險,及時止損。
數字化同時帶來多重挑戰
馬長峰認為,數字化對資本市場具有積極影響:交易系統、支付結算和清算系統更加高效、安全可靠。數字化能提高原有金融產品的品質,創新金融工具和商業模式,提升資本市場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數字化可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有利于資本市場平穩發展,還增加資本市場普惠性。數字化提升資本市場價格信息含量,可提供更準確及時的信息,為政策制定者、市場參與者提供決策依據。
數字化也給資本市場帶來挑戰:其一,產生新的風險。大數據雖增加了信息數量和維度,但大數據的使用本身存在風險。基于錯誤的數據,容易作出錯誤的決策。數字技術可能放大風險。例如,同一個信號可能觸發大量的同方向交易指令,從而造成市場踩踏,導致流動性迅速枯竭、市場價格劇烈波動。
其二,監管壓力劇增。數字化帶來新的金融產品、商業模式。數字化可能將原來不能出現在一起的金融工具、商業模式綜合到一起,這讓金融產品不僅具有原先金融工具本身的復雜性,同時具有數字技術帶來的復雜性,對監管人員的知識結構帶來嚴峻挑戰。
“當投資、融資等決策依賴人工智能時,資本市場會如何運行?我們還未準備好機器決策時代的資本市場理論,這對市場運行、監管、參與者都是挑戰。”馬長峰說。
券商行業加大數字化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行業近年來持續加大數字化投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71%的證券公司制定了數字化轉型戰略。2021年,證券公司IT人員總數為30952人,同比增長19.7%;信息技術投入總金額為338.20億元,同比增長28.7%。
《報告》稱,證券公司積極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構建混合云基礎設施,建立一體化大運維體系,筑牢數字化底座。證券公司積極搭建數據治理組織架構,建立健全數據治理制度,推進基礎平臺工具建設,釋放數據資源價值。
易觀首席分析師李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金融科技可以從客戶服務、業務經營、監管合規、組織提效等方面助力券商行業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客戶需求是多元化的,對零售、機構客戶及企業客戶都需要圍繞客戶需求,圍繞全生命周期、全旅程、全價值鏈,進行數字化改造與升級。
數字化會給券商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和挑戰?李智認為,首先是數字化的戰略定位,數字化是服務于業務經營模式升級的,業務戰略優先級高于科技戰略,挑戰在于業務與技術的融合與雙向引領。其次是數字化的路徑與手段,根據業務戰略目標,結合自身的資源投入水平與可預見的回報周期,進行路徑規劃與節奏安排。再次是數字化的組織能力與企業文化建設,業務目標考核導向融入數字化思考,進行管理與激勵機制重構與優化,“業務+科技”復合型人才招聘、培養與成長機制等。
[3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