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縱論數字經濟時代金融人才高地建設
2023/3/28 9:21:56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第四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的平行論壇——“新領域,新賽道: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科技人才高地建設”昨日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金融人才高地建設”展開討第四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的平行論壇——“新領域,新賽道: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科技人才高地建設”昨日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金融人才高地建設”展開討論,共同探討數字經濟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新范式。交通銀行是此次平行論壇主辦方。
交通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錢斌表示,目前數字經濟發展正在引領生產關系、生產要素、組織形態、商業模式全方位變革,倒逼金融行業從頂層設計到底層架構、從表現形式到服務效率發生重大改革,而人才是這些轉變的基礎與重中之重。
打造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有賴于金融科技人才。
“目前,上海已經成為國內最主要的金融科技頭部企業集聚地。”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葛平表示,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亟需一批既熟悉金融業務,又有數據能力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華為數字金融軍團首席運營官來利順分析稱,金融科技人才是從金融方向和科技方向雙向奔赴、高度融合之后形成的新型人才,即復合型人才。太�?萍键h委委員、副總經理林礪認為,理想的金融科技人才至少具備三方面的特質:創新意識、應用能力、學習能力。
近年來,上海通過為金融科技人才的引、學、流、創、用等提供支持,不斷加大金融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度,著力提升優化人才發展的環境。同時,上海支持相關高校在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方面開展探索。
比如,在本次論壇上,交大高金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認證體系進行項目發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峰介紹說,該項目將為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提升服務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探索建立產學研用多方聯動平臺
產學研用多方深度融合,是培養金融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徑。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周傲英認為,金融科技人才必須具備兩方面能力:一是把數據用起來的能力,在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理解數據,進而具備駕馭數據的能力;二是創新思維能力,升級思維層次,具備非線性思維的能力。
從實際來看,目前金融科技領域缺乏兩類人才:一是缺乏懂業務場景的復合專業人才;二是缺乏懂客戶、有市場意識的人。
“傳統業務模式下,懂業務知識的人不懂技術,導致需求描述不夠清晰,懂技術的人不懂業務,導致需求理解有偏差,這一過程澄清、溝通效率往往不高�!眮砝槺硎�,最大的痛點是學習能力的培養,新的金融科技人才的能力模型要不斷地學習、迭代和優化。
錢斌倡議,要提升金融科技人才的倫理素養;要積極探索建立產學研用多方聯動平臺,因地質宜、因材施教,打造有特色的金科人才教培機制;要構建更加開放的金科人才交流合作機制,激發創新活力,營造高品質人才生態。
數字經濟賦能人才隊伍建設
隨著數字經濟加速發展,金融科技人才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培育復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成為行業共識。
“數字化人才不僅是技術人才,更應該是用數字化思維武裝的管理人才和業務人才�!苯汇y金科總裁唐毅認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對人才建設體系具有強烈促進效應,數字化人才的整體儲備之路任重道遠。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信息官俞楓認為,金融科技人才是復合型人才。在數字化時代下,對金融科技人才的要求,要放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之下來考慮�!皵底只D型不是簡單的科技問題,它是科技+組織的問題,是解決組織如何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它更多關注的是企業的核心能力�!庇釛髡f。
唐毅表示,數字經濟賦能人才隊伍建設,數字經濟推動了各個行業的變革,同時也深刻改變了人力資源的管理。在人才管理方面,信息化系統的完善,保證了人事數據的完整準確,人才的畫像更加立體清晰,提高了人崗匹配的精準度;在人才培養方面,培訓資源的線上共享,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擴大了培訓的受眾面;在人才發展方面,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人才測評工具,使人才盤點、評價和識別更加量化精準。
[3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