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花散去,花炮業的路能否越走越寬
2023/4/1 14:10:25 來源:工人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元宵節之夜,不少地方的人們爭相燃放煙花爆竹,有的甚至突破當地的“禁燃令”,想要為新年添一份熱鬧或希望。 跨過子夜,大地沉平,城鄉歸寂。熱鬧之中的烏煙瘴氣、熱鬧之后的垃圾遍元宵節之夜,不少地方的人們爭相燃放煙花爆竹,有的甚至突破當地的“禁燃令”,想要為新年添一份熱鬧或希望。
跨過子夜,大地沉平,城鄉歸寂。熱鬧之中的烏煙瘴氣、熱鬧之后的垃圾遍地也令不少人反感,江西上饒6歲男童被炮仗炸傷導致右臂截肢之類的新聞更令人痛心。人們關于煙花爆竹的“禁”與“解”之爭或許會隨著年節的結束而暫時平息,但對整個花炮行業而言,還有必要進行一些持續深化的反省。
面對煙花爆竹帶來的危險和污染,不少人質問:為了營造年味必須付出如此代價嗎?高科技時代,安全、環保的煙花爆竹何以難產?
提升煙花爆竹產品的安全性,從技術上來講并不算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控制火藥量,把爆炸威力降下來。我記得自己兒時的一個場景:幾個人在院子里打撲克,不知誰扔過去一顆點燃的鞭炮,有人眼疾手快將其抓在手里,“嘣”地一聲炸了,手卻沒有受傷。如果換作現在的鞭炮,后果不敢想象。
提升環保性也是煙花爆竹行業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關卡。首先是空氣污染。燃放煙花爆竹產生大量煙霧,往往讓城市陷入重度霧霾。其次是噪音污染。震耳欲聾、心驚肉跳,是部分煙花爆竹產品的重要“賣點”,有的煙花爆竹甚至能把高樓層居民家的玻璃震碎。還有垃圾污染。過去的煙花爆竹多采用廢紙、黃火藥、紅泥巴等原材料,易碎、易焚、易降解,而現在的一些產品含有大量塑料和阻燃材料,不僅難降解,也提高了垃圾處理成本。
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煙花爆竹更要思考產品迭代中的核心議題,即提升安全和環保性能,這也是必須面對的、關乎整個行業生存的“技術革命”。
遺憾的是,時下很多產品在安全、環保方面下的功夫不足。原因何在?我曾采訪來自“花炮之鄉”的業內人士,他說:“整個社會都在貪大、求響、求快。”消費者比誰燃放更響、更亮、更大,于是生產方就去迎合,火藥、引芯的配方、用量不斷改變和增加。而此類產品占據市場后,也不可避免地令消費者別無他選。
顯而易見,相關企業負有引導、培育消費市場的責任。本質上,煙花爆竹的“禁”與“放”之爭,實際是關于安全、環保與傳統、民俗的利弊權衡。傳統文化、民俗習慣能夠代代傳承固然是好事,但當它與安全、環保等涉及公共利益的問題發生嚴重沖突時,爭議自然不可避免。禁放煙花爆竹是基于安全和環保,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花炮行業的萎縮,生產企業要想突圍,必須在安全、環保等層面下功夫,以此打開更多市場,贏得更加可持續的發展。
讓燃燒慢下來,讓威力弱下來,讓噪聲降下來,讓煙霧淡一些……其中一些是簡單的回歸,需要的就是觀念一轉;而那些有難度的,在高新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應該也可以實現。
如此,花炮行業就完成了自我救贖——既能解決安全、環保等根本性問題,又能承載傳統文化,為人們的生活增添喜慶、熱鬧氛圍。如此,不僅禁燃禁放能迎刃而解,花炮行業的路也將越走路越寬,有一個更確定的未來。
轉自:工人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