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鉀鹽鉀肥行業聚首昆明共商鉀肥發展大計
2023/4/3 13:10:23 來源:中化新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3月28日,第十五屆鉀鹽鉀肥年會在昆明召開。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指出,過去一年來,鉀鹽鉀肥行業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部委發布的農化產品保供穩價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全力協3月28日,第十五屆鉀鹽鉀肥年會在昆明召開。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指出,過去一年來,鉀鹽鉀肥行業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部委發布的農化產品保供穩價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全力協助有關部委完成國內鉀肥保供穩價工作,為實現“十四五”目標任務打下良好基礎。
據介紹,2022年,國內鉀肥生產總體運行平穩,鉀肥大型生產企業努力克服困難,努力挖潛增產。據協會初步統計,2022年,國產資源型鉀肥實物量1022萬噸,國產資源型鉀肥產量同比增長11%。其中,氯化鉀同比增產13.64%,硫酸鉀同比增產3.08%,圓滿完成了年初國家下達的鉀肥增產百萬噸的生產任務,為保障國內鉀肥供應做出了貢獻。
王孝峰指出,鉀鹽鉀肥行業今年將繼續穩妥完成好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積極協助有關部委做好國內化肥生產供應、提高鉀資源利用效率、提高鉀鹽循環再利用率、提升鉀肥自主供應能力和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化肥行為等工作。隨著資源能源日益緊缺、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加重,我國鹽湖資源開發綠色環保優勢更加凸顯,鹽湖資源科學、合理開發對西部生態環境保護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踐行把傳統鹽湖資源開發與新型環保產業有機融合,圍繞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強研究攻關、技術集成與轉化推廣,突破制約鹽湖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為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提供科技支撐。把鉀鹽鉀肥行業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孝峰認為,推動農業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努力實現鉀肥的供給保障安全,對鉀肥行業的保供穩價和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已邁入了發展的新征程,這也是我國無機鹽工業做強做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機遇期。在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環境下,無機鹽行業要增強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產品創新、應用創新和管理創新(數字化)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鉀鹽鉀肥行業分會會長贠紅衛指出,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國家保障農業糧食生產安全的國計民生沒有改變。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農業強,首要是糧食保障能力強。鉀鹽鉀肥行業的企業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我們要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穩生產、穩價格、保供給,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把國內鉀肥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多讓中國糧用上中國鉀肥,辦好中國人的事情,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贠紅衛介紹說,回顧過去,國內外鉀肥市場激流動蕩,美聯儲激進加息快速收緊流動性,俄烏沖突引發全球鉀肥供應緊張,國內疫情反復干擾農資流通,供需變換導致鉀肥價格大起大落。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形勢,變化多端的外部環境,鉀鹽鉀肥企業始終把“國家利益至上、人民情懷于心”始終根植于心,始終把穩價保供作為“國之大者”,為增產74億斤糧食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關鍵時刻“市場穩定器”和“民生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大責任更加堅定,為端牢中國人的飯碗做出了巨大貢獻,充分彰顯了鉀鹽鉀肥企業“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為國奉獻”的家國情懷,行業在艱難困苦中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提升。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勝男表示,2022年受俄烏沖突及價格高位等因素影響,全球鉀肥供需均出現下滑,上半年全球供應緊張,價格持續高位抑制需求,下半年需求持續減弱。同時,俄羅斯、白俄鉀肥逐步回歸國際市場,供需緊張形勢緩解。從產能角度看,今年全球鉀肥仍處于供過于求狀態,且未來全球鉀肥供應還有一定增長空間,不過隨著俄烏沖突依然持續,供應依然面臨一定挑戰,但整體供應形勢較2022年更加穩定。陳勝男表示,中化化肥在加大貨源獲取力度、按要求做好儲備工作的同時,還加強了與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及客戶溝通匯報,為國家保供、提升企業服務能力上做出應盡的企業責任。
亞鉀國際投資(廣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劉冰燕,從銷售模式創新和區位優勢等角度分享了“老撾鉀肥—我國鉀肥保供穩價的新生力量”項目建設經驗,介紹了亞鉀老撾鉀肥項目的運行情況。該項目第一個百萬噸生產線于2021年9月建成,用時17個月,6個月后實現達產。第二個百萬噸生產線在歷經10個月后,今年1月1日投料試車成功。第三個百萬噸生產線預計年底建成。劉冰燕表示,他們在開啟鉀與非鉀業務發展之路的同時,將繼續在保供應、保穩定、補農耕,拓下游的基礎上,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肥料質量監測處處長田有國認為,盡管我國人口凈增長下降,對糧食需求增長的影響有限。但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和中低收入生活水平提高,會推動糧食非直接消費持續增長。從資源環境支撐和農業災害影響等方面考慮,受物化成本上升、土地租金高、人工費用上漲、國際市場糧價壓制等影響,糧食種植效益提高困難。因此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護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投入等舉措具有重要意義。
田有國還提出了建立海外糧食生產基地等舉措,利用國外資源生產適合中國消費的糧食,定向進口。與此同時,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發展糧食生產,提高全球糧食供應能力。把控好糧食進出口節奏,加強對進口量和時機的合理調控,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所長吳志堅介紹說,我國鹽湖資源的研究和開發利用,主要以鉀和鋰為主線,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鹽湖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之路。鹽湖鉀肥生產和鹽湖提鋰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他指出,新時期,我們要加強鹽湖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保護好鹽湖生態環境。將鹽湖產業與新能源產業、生態旅游業和農牧業融合,創造鹽湖產業更大的發展空間。
據悉,會議由由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主辦、無機鹽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承辦,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亞鉀國際投資(廣州)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來自全國鉀鹽鉀肥行業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近200人參加了會議。(姜小毛)
轉自:中化新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