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難如人意 鋰價跌勢何時止
2023/4/13 17:11:00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2年,鋰原料供給偏緊,鋰價強勢上行,受年底補貼“退坡”的影響,下游對碳酸鋰采購放緩,帶動鋰價開啟了下跌周期。截至3月20日,SMM電池級碳酸鋰和工業級碳酸鋰分別下跌42022年,鋰原料供給偏緊,鋰價強勢上行,受年底補貼“退坡”的影響,下游對碳酸鋰采購放緩,帶動鋰價開啟了下跌周期。截至3月20日,SMM電池級碳酸鋰和工業級碳酸鋰分別下跌40.88%和48.37%,至30.15萬/噸和24.55萬元/噸;SMM電池級氫氧化鋰和工業級氫氧化鋰分別下跌26.21%和28%,至39.7萬元/噸和35.75萬元/噸;鋰輝石精礦(SC6,CIF中國)價格表現更為堅挺,今年以來僅下跌9.9%,至4960美元/噸,后續跌速或將加快。
從下跌的進程來看,碳酸鋰價格一直保持較快的下跌速度。盡管鹽湖端出現季節性減產,2月份,江西鋰云母礦山存在停產擾動,鋰價跌速也沒有出現放緩的跡象;3月份,碳酸鋰價格跌破外采鋰礦冶煉的成本線,部分冶煉企業將在原料庫存耗盡后停產,但暫時也未對鋰價形成明顯的支撐。
全球供給開始放量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布的初步數據,2022年,全球開采鋰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3萬金屬噸(不含美國),折合69萬噸碳酸鋰當量,比2021年(10.7萬金屬噸)增長21.5%;而消費量達到了13.4萬金屬噸,折合71萬噸碳酸鋰當量。2023年一季度,隨著全球鋰資源項目的投產和爬產,供給進一步增長。與此同時,中國和歐洲電動車需求不及預期,鋰的供需由短缺轉向過剩。二季度,全球將有更多的鋰資源產能得到釋放,在終端消費持續相對偏弱的情況下,全球鋰資源供需寬松的局面或難有改觀。
從國外來看,2022年,全球鋰資源供給依然主要來自于大洋洲、南美和中國,其中,澳大利亞的6個礦產項目、阿根廷和智利兩個鹽湖項目以及中國的鹽湖和鋰礦項目占世界鋰產量的大部分。此外,巴西、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津巴布韋的小型企業也為世界鋰生產作出了貢獻。
澳大利亞是全球主要硬巖礦產地,2022年,澳大利亞鋰礦的生產主力是Greenbushes、Pilgangoora、cattlin、Marion和Wodgina 5個礦山項目,合計共供應全球47%的鋰,其中Greenbushes供應量超過澳大利亞2022年總供應的一半。2023年最大的增量將來自于Wodgina的爬產、Marion的擴產和Finniss的投產。
南美鹽湖產量主要來自智利和阿根廷,而阿根廷是未來增量的主要來源。2022年,南美鹽湖生產主力是Atacama、Olaroz和Hombre Muerto等鹽湖項目,合計共供應全球35%的鋰,其中,ALB和SQM控制的Atacama供應量超過了20萬噸LCE。
2023年依然是南美鹽湖爬產和投產的關鍵之年,預計新增產能依然主要來自Atacama、Olaroz和Hombre Muerto等鹽湖。此外,贛鋒鋰業和美洲鋰業的Cauchari-Olaroz鹽湖項目、西藏珠峰的SDLA項目以及Argosy的Rincon項目都將在今年投產。
從國內來看,國內鹽鋰多數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等省區,占全國鋰資源總量95%以上。鹽湖和云母端提供2022年產量中的絕大部分,預計2023年二季度,二者也將是國內鋰鹽供應的主要力量。
四川鋰礦主要是甲基卡、業隆溝和李家溝在產,李家溝將于2023年完成爬產,將帶來二季度的國內增量。江西省鋰云母儲備豐富,資源集中于宜春市,2023年一季度由于云母開采亂象問題,中央督察組前往江西調查,云母采礦被關停,預計二季度隨著云母采礦的恢復,加上寧德時代枧下窩項目、國軒高科項目等的投產,產量將有恢復。鹽湖端主要包括青海和西藏的察爾汗、東臺吉乃爾、西臺吉乃爾、一里坪鹽湖、扎布耶鹽湖等,儲量和產能較大,二季度天氣回暖,將帶動鹽湖產量的回升。
國外其他地區二季度供給增量較少。歐美鋰生產處于起步階段,多數項目尚未啟動建設,目前僅美洲有少數幾個項目在產或者建成。其中,在產的鋰資源項目主要有分別為中礦資源的Tanco、雅寶的Silver Peak、AMG的Mibra和巴西CBL公司的Mina da Cachoeira,預計在2023年可以建成投產的主要有Sigma Lithium公司的Grota do Cirilo項目、Sayona Mining A4uthier和NAL項目。
目前,非洲實際運營的鋰礦主要是中礦資源的Bikita項目,該項目原有70萬噸/年的選廠實現滿產。其中,120萬噸/年改擴建工程預計于2022 年底完成,200萬噸/年新建項目預計于2023年三季度投產。盛新鋰能的薩比星鋰鉭礦,設計原礦產能約90萬噸/年,折合鋰精礦約20萬噸/年,或將于2023年上半年投產;Arcadia項目擬建設23萬噸透鋰長石精礦及29.7萬噸鋰輝石精礦項目,對應5萬噸LCE產能,項目已經開始試產,2023年有望產出精礦16萬噸。
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份,全球共計回收7.1萬噸廢舊鋰電,共計得到9942噸碳酸鋰產品。預計隨著碳酸鋰價格的下跌,電池折扣系數的回落,同時鎳鈷市場交易尚不活躍,二季度廢舊電池的回收量將環比放緩,但考慮到去年二季度疫情原因,回收量同比還是有所增長。
二季度電池用鋰需求有所回暖
2023年一季度,由于新能源車終端消費環比大幅下滑,產業鏈主動去庫導致國內碳酸鋰需求驟減,預計二季度將終端消費將有所回暖。具體來看,新能源汽車在地方補貼和車企降價下銷量逐漸回升,儲能熱度不減將帶來較大增量,3C電子消費維持弱勢,傳統消費如玻璃陶瓷等增長穩定。從總體來看,碳酸鋰需求將保持15%的環比增速。
從電動車消費層面來看,二季度同比和環比都將保持增長。2023年1月份,國內新能源車產銷大幅下滑,行業悲觀情緒蔓延。2月份,國內新能源車產銷有所恢復,分別達到55.2萬輛和52.5萬輛,市場占有率達26.6%。由于去年二季度疫情的干擾,預計今年二季度國內新能源車產銷將同比增長35%~40%,呈現大幅回暖的態勢。
新能源車在海外的銷量也在迎頭趕上。據Clean Technica數據,2022年歐洲新能源車銷量260.2輛,同比增長14.5%,預計2023年銷量增速可達20%。
2022年,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9.2萬輛,同比增長近52%。由于目前美國國內滲透率較低,新能源車基數不大,在政策推動下,預計今年銷量維持較高速度增長,二季度銷量將持續保持60%以上的高增長。
從儲能電池層面來看,鋰電池出貨量延續增長。2022年,風、光發電經歷了高速增長,根據全國多地的配儲比例和配儲時間要求,配套的儲能電池需求也同比增加。根據高工鋰電的數據,2022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高達130GWh,同比增長高達170%,預計全球出貨量可達160GWh。由于國內的政策硬性規定和美國對儲能項目抵稅政策的刺激以及成本的下降,預計2023年儲能將迎來黃金時刻,全球儲能電池將維持較高增速,全年出貨量可達250GWh。
從電子產品電池來看,市場需求維持偏弱。由于疫情擾動加上電子產品換機周期增加,2022年電子產品消費表現普遍偏弱。根據Counterpoint數據,國內換機周期已從2019年初時的24.3個月增加到了如今的31個月,換機周期的增長直接導致手機銷量的下滑。2022 年全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 2.64億部,同比下降23.1%。
從全球來看,2022全球智能手機出貨12.02億部,同比下降11.1%, 2023年全年消費不容樂觀,一季度未見明顯起色,預計二季度變化不大,拐點或將于三季度來臨。預計今年全球PC、平板銷量均不容樂觀。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