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磷石膏“變廢為寶”之路怎么走?
2023/4/25 11:10:23 來源:中國化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是世界上磷石膏產生和儲存量最大的國家,磷石膏綜合利用并進一步“變廢為寶”是磷化工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我國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磷石膏雜質含我國是世界上磷石膏產生和儲存量最大的國家,磷石膏綜合利用并進一步“變廢為寶”是磷化工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我國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磷石膏雜質含量多、處理成本高,受消費觀念等因素影響,綜合利用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破解磷石膏綜合利用是個多維、立體、系統的工程,需要技術的突破和政策的創新。”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在3月30~31日于湖北宜昌召開的全國磷石膏綜合利用現場交流會上如是說。
在本次會議上,業內人士再次聚焦長江經濟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的痛點和難點,為磷石膏大量化、規模化、高值化利用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徑。
磷石膏利用仍是世界級難題
磷石膏是濕法磷酸生產的主要副產物,其綜合治理和利用仍是世界級難題。據統計,全球磷石膏累計堆存量已超過60億噸,我國累計堆存量達8.7億噸,每年新增8000萬噸。
“去年我國磷石膏產生量達7700萬噸,其中湖北、云南、貴州、四川、安徽分別占儲存總量的32.5%、28.6%、15.6%、7.8%和6.5%。”黃利斌說。
黃利斌表示,磷石膏大量堆存,特別是磷石膏庫都位于長江沿線,帶來了環境風險。要推動磷化工產業綠色發展,必須站在與人類和諧共生的高度,加快推動產業優化和磷石膏綜合利用。
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郭國清認為,磷石膏綜合治理事關長江生態保護。因綜合利用率偏低,大量磷石膏以未處理的狀態在磷石膏庫中堆存,其內含的可溶性雜質還可能污染土壤、水系,是長江生態環保治理的“老大難”。
磷石膏綜合利用緣何陷入困境?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臣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從市場來看,綜合利用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開拓難度大。從堆存來看,部分磷石膏庫到達設計年限,但目前由于各地環境壓力大和土地資源緊張,磷石膏庫實行審批政策,導致企業壓力增加。從經濟性來看,目前磷石膏綜合利用產品絕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開車率比較低,從而導致生產運行成本增加。
大量化與高值化協同推進
“磷石膏綜合利用的最大‘攔路虎’在經濟和技術層面。磷石膏產生和堆存量太大,當前的低值化利用處理成本太高,靠補貼過日子難以取得根本性突破。”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磷氟產業副總裁虞云峰說,磷石膏利用必須雙管齊下,依靠大量化與高值化協同,推進產業化。
業內人士則認為,加快實現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步伐,推廣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是磷石膏綜合利用的關鍵。
“要從根本上解決磷石膏的產用平衡問題,必須立足當下,著眼于長遠,打好組合拳。”王臣表示,一是要擴展磷石膏綜合利用產品的應用場景,產品要形成高中低檔梯次,增加競爭力,提高成熟市場用量,同時積極開發新的市場領域。二是優化過程管理。要將工作重心前移,從原料開始要實現全過程的優化提升,實現綠色生產,做到磷石膏在線資源化、落地無害化。三是推動源頭減排。通過科學利用中低品位磷礦、產品結構調整、磷礦全元素生產過程資源化、磷肥產品高效化,實現磷石膏源頭減排。
虞云峰表示,湖北宜化計劃用3~5年時間,推動磷化工、磷石膏多項技術成熟,促進技術工程化和項目落地,建成大量化和高值化協同的磷石膏產業基地。
近年來,中國五環也開展了磷石膏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探索實踐,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我們通過研發推廣半水-二水法磷酸生產新工藝,牽頭編制我國首個磷石膏無害化綜合處理技術規程,聯合高校、企業開展磷石膏無害化處理及高值高效利用技術攻關等,切實推動磷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郭國清說。
為行業提供“湖北經驗”
黃利斌表示,在磷石膏“變廢為寶”過程中,湖北省、宜昌市作出積極探索,并積累了很多值得學習借鑒的“湖北經驗”。
湖北省經信廳副廳長郭濤介紹,該省開展磷石膏制硫酸副產水泥、磷石膏制水泥緩凝劑、磷石膏無害化處理、磷石膏制路基材料等試點示范工作,擴大磷石膏綜合利用范圍。省級財政每年統籌安排1億元,專項支持磷石膏綜合治理和磷化工發展。該省還印發《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工程推廣應用磷石膏建材實施方案》,推動磷石膏制品在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工程得到規模化應用。“去年,全省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70.36%,比2021年提高了30個百分點。”郭濤說。
宜昌是長江流域最大的磷礦基地,也是全國磷石膏綜合處理利用基地。宜昌市政府副市長楊衛華介紹,該市按照“前端減量、中端提級、末端應用、全程治理”路徑,積極創建磷石膏綜合治理樣板城市。他們依托湖北三峽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引導磷石膏綜合利用向多途徑、差異化、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去年,宜昌市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83.5%,處于全省領先水平。
為了進一步提高磷石膏利用率,并降低磷石膏堆存帶來的環境風險,湖北祥云(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中國五環和武漢工程大學聯合開發的磷石膏深加工工藝技術,建設了湖北省首條磷石膏無害化裝置生產線,使無害化磷石膏浸出液的pH值以及磷、氟和氨氮含量均符合《GB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標準。
“綜合利用后,剩余磷石膏經過無害化處理后輸送至堆場堆存,相比原料磷石膏,無害化磷石膏浸出液的環境風險得到極大降低。”祥云股份技術總監余瑩說。
除了湖北當地的企業,一些行業龍頭企業也在磷石膏綜合利用領域作出了示范。
去年11月,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第三代磷石膏墻體產品——原位模板磷石膏噴筑復合墻體正式投入市場。Ⅱ型無水石膏、磷石膏生態修復技術、無水石膏替代部分新型砂漿制備充填料漿技術、磷石膏墻體材料應用化等創新成果,成為貴州磷化集團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的縮影。
貴州磷化綠色環保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步雷表示,他們將按照儲備一批、產業化一批的原則,通過產學研用平臺建設,進行關鍵技術、核心配方、關鍵設備研發,引領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陳傳武)
轉自:中國化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全國文旅標準化示范典型經驗開始征集
- 下一篇:夏季用電高峰將至 能源保供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