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區域分工拓展紡織行業開放新空間
2023/4/25 14:10:26 來源:國際商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浙江規模以上紡織企業2021年和2022年的營業收入均突破萬億元;2022年,新疆出口紡織品服裝118.8億美元,同比增長76.6%;河南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年產各類服裝35億浙江規模以上紡織企業2021年和2022年的營業收入均突破萬億元;2022年,新疆出口紡織品服裝118.8億美元,同比增長76.6%;河南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年產各類服裝35億件,已成為全國紡織服裝制造大省和中部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承接地;廣西平南縣3年內精準承接廣東東莞和佛山等地產業資源,輻射帶動周邊20多萬人就業……
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這組數據顯示,伴隨行業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的推進,區域發展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針對統籌紡織產業的區域發展,3月3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要加強產業與區域發展的戰略聯動,推動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現代產業體系。強化先行示范,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海西地區、山東半島等紡織產業發達地區,加快培育具有引領性的世界級紡織產業集群;在遼寧、安徽、江西、河南、廣西、云南、新疆等承接產業轉移或產業特色優勢較為明顯的區域,發展培育現代產業集群,推動創建一批國家級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引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起點承接東部產業,引導產業從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圈有序轉移,推動形成跨區域協作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
要推動廣西、云南、新疆等具備紡織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的邊境省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輻射周邊市場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這些區域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橋頭堡、對外開放前沿陣地作用,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引導紡織服裝企業入駐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深化與周邊國家地區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孫瑞哲表示,紡織行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需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內外循環,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塑造開放格局。
要開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鞏固傳統市場優勢的同時開拓新興市場,推動形成多元、高效的生產力布局和貿易市場格局。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合作論壇、瀾湄合作等機制框架,與具備較大合作潛力的國家和地區深化產業合作。支持企業以合資經營、綠地投資、股權并購、資產收購等方式整合全球資源,實現全球發展。增加紡織人才援外培訓項目,推動紡織服裝項目在國家對外援助中發揮更大作用。加強“走出去”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強化行業組織、企業間的國際合作,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要提升行業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推動行業外貿穩規模、優結構,要用好國際展會等平臺組織企業走向國際。支持規范化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推動企業創新發展。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擴大關鍵原料、重點裝備、核心技術、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口。既要把優質存量外資留下來,還要把更多高質量外資吸引過來。
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制造基礎、市場活力和創新生態的支撐。孫瑞哲表示,要強化科技驅動,實現文化引領,圍繞纖維新材料、先進紡織制品、綠色制造等領域著力補短鍛長;以衣載道,聚焦“大師、大牌、大事”,提升中國時尚話語權;深度挖掘紡織非遺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價值,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影響力的時尚風格和產品體系。要鞏固制造基礎,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打造高效能、高品質、高責任、低成本的產業體系;系統推進“數字三品”,加快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圍繞“雙碳”目標,穩步推動紡織行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發展新材料、打造融合應用場景、發展生物制造,開辟新領域新賽道。要激發市場活力,保障產業安全,順應消費升級大勢,加大功能性、智能化、環保型、大健康產品的開發力度;拓寬紡織品在醫療衛生、海洋工程、新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應用。行業要做好風險監測和預警,增強原料保障能力,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和布局,提升耐挫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健康與穩定。要完善創新生態,推動形成創新驅動、市場拉動、資本支撐的發展合力,打造“草灌喬”共生,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協同的產業生態。(記者 湯莉)
轉自:國際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