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出口成為中國車企增長新引擎
2023/5/25 12:32:23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汽車企業出口量達37.6萬輛,同比增長1.7倍。1-4月,我國汽車企業共出口汽車137萬輛,同比增長89.2%。其中,新能源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汽車企業出口量達37.6萬輛,同比增長1.7倍。1-4月,我國汽車企業共出口汽車137萬輛,同比增長89.2%。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7倍。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已超日本,排名全球第一。可以說,汽車出口成為中國車企增長的新引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兼產業研究部部長許海東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從2021年開始,國內汽車出口發展態勢良好,除直接投資逐漸發揮作用外,主要還有以下五方面原因:一是目前中國品牌汽車在外觀設計、產品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供應鏈質量和效率管理、服務體系的發展和創新方面都已經與合資企業差距不大,甚至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方面超過了合資車企的產品,產品綜合競爭實力大幅提升,這是海外出口增長的根本原因。二是與新能源汽車出口大規模增加有直接關系。三是中國自主品牌車企意識到海外市場的重要性,中國自主品牌海外工廠正在逐漸發揮作用。四是中國車企開始注重品牌打造。五是中國車企越來越被海外市場重視,同時,各家車企將海外發展納入自己的戰略規劃中。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認為,這兩年中國汽車出口能保持較快增長,還有兩個因素,一是汽車行業產業鏈鏈條較長,對企業相關配套要求較高。我國產業體系比較完整,配套能力較強。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很多國外企業在物流、生產供應和鏈條方面遇到許多問題,但我國在這些方面擁有較好的優勢。二是中國的疫情防控在全球范圍做得較好,國內生產秩序、生活秩序維持得較好,有利于生產穩定運行。
汽車出口進入高速增長期
近兩年,中國汽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以前,中國汽車出口大概有10年時間長期徘徊在100萬輛左右。2021年,國內汽車出口一路暴漲超過200萬輛,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出口國。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再創新高達到311萬輛,首次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乘聯會預測,今年國內汽車出口量將達到400萬輛,有望實現對日本的超越,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嘉實基金智能汽車基金經理姚志鵬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3年,受疫情及一些黑天鵝事件影響,海外汽車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一些國家的汽車生產和供應不足為中國汽車出口提供了增長機遇,尤其是去年,由于全球缺芯、缺資源導致歐美、日本等國家的產量出現劇烈縮減,全球缺車的現象進一步嚴重,南半球及東南亞市場需求比較強但供給不足。而中國車企多年來未雨綢繆,我國日益健全的汽車產業鏈以及不斷增強的車企競爭力,彌補了全球供給缺口。
此外,中汽協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汽車商品出口金額排名前十位國家依次是俄羅斯、美國、墨西哥、英國、比利時、日本、澳大利亞、德國、阿聯酋和韓國。上汽集團、特斯拉中國、奇瑞與長安等多家車企均在出口方面表現不俗。
姚志鵬認為,對俄羅斯汽車出口金額位居第一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俄烏危機下,歐洲汽車制造商選擇撤出,中國品牌抓住機會打入俄羅斯市場;二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出口競爭力提升。另外,以奇瑞、長城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多年前就前瞻布局,幫助車企迅速抓住市場機遇。
姚志鵬表示,中國已形成成熟的汽車產業鏈,具備較強的規模效應,特斯拉中國以及部分傳統合資品牌,如長安福特、上汽通用等選擇利用國內成本和產業鏈優勢,在中國生產并出口至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經濟體。
新能源汽車成出口壓艙石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出口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達到311萬輛,同比增長54.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0%。
據許海東介紹,現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大量出口到比利時、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等歐洲發達地區和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單價也大幅提升,在西歐、北歐、中歐等市場的均價都達到3萬美元的水平。
姚志鵬認為,得益于政策驅動與企業積極入局、高效發展,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本就具備先發優勢,加之近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日臻完善,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使得我國新能源汽車本土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具備打入歐洲等老牌汽車工業基地市場的實力。
從整車出口轉向出海建廠模式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已經開始在海外市場加快部署本土化生產,從貿易出口轉向在當地投資、建廠的出海模式。
長城汽車總裁穆峰認為,汽車產品在任何一個市場,整車出口或完全組裝的模式都是不可持續的,產地銷才是真正的常態。據悉,為了更好出海,長城汽車在投資5億美元、耗時5年打造俄羅斯圖拉工廠后,又以收購的方式在多個國家布局了數家工廠。
作為較早開拓海外市場的車企,吉利在中國、美國、英國、瑞典、比利時、馬來西亞建有現代化整車和動力總成制造工廠,擁有各類銷售網點超過4000家。
今年2月,連續19年出口占比第一的奇瑞汽車宣布在阿根廷投資4億美元建廠,預計每年將生產10萬輛汽車。截至2022年年末,奇瑞已經在全球建立了10家海外工廠。
許海東表示,直接投資模式是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和主要發展模式,也是中國汽車企業打造國際化品牌的重要手段。中國品牌汽車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加速發展,為中國品牌汽車出口積累了經驗。
由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道阻且長
盡管到今年年底,我國極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大國,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就此由汽車大國成為汽車強國。
路漫漫其修遠兮。出海企業將面臨各種挑戰,比如,品牌認知差異、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售后服務網點不夠、進口國征收高關稅等,以及各國產業政策的趨緊問題。
許海東表示,雖然近年來我國汽車出口大幅增長,但“增收又增利”的企業并不多。對于出海,自主品牌車企要做好長期準備。盡管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全球范圍領先,但大部分中國品牌在海外的認知度較低,需要持續的品牌建設投入;海外市場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不足,也需要車企聯合其合作伙伴去加強布局。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表示,由汽車大國變為汽車強國,仍然需要政策不遺余力地支持。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也是減排的重要選擇。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面就包括政府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大力引導和推進。在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道路上,車企仍然離不開政策的穩定輸出。此外,中國車企想保持出口領先優勢,第一,要學會與海外國家、合作伙伴,一起共享合作的成果;第二,推動本地化發展,變成當地的企業公民、當地的品牌,共同為海外市場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對于中國汽車品牌出海如何成為世界性品牌,許海東建議,建立本地化的營銷能力、研發能力,以及海外打造企業品牌的能力。
“具備輸出自身有效管理模式的能力對打造世界級的品牌至關重要。車企應該認真總結在國內形成的、有效的管理模式,特別是要總結企業自身的價值觀和管理文化,這是企業的軟實力體現。海外發展就是要將這些有效管理模式,結合當地特點進行輸出。同時,還要具備提供企業國際化發展的資本保障能力。海外品牌塑造和直接投資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投資,短期內獲得的回報較慢,因此,企業需要長期的戰略定力和資本的基本保障,同時對出海國的安全問題有所甄別。”許海東強調。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