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熱系統改造,還要多方互補
2023/5/27 12:09:29 來源:中國能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清潔供熱產業委員會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北方地區供熱總面積238億平方米,清潔供熱面積179億平方米,清潔供熱率為75%。 在清潔供熱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供熱行據清潔供熱產業委員會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北方地區供熱總面積238億平方米,清潔供熱面積179億平方米,清潔供熱率為75%。
在清潔供熱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供熱行業如何完成降低碳排放的新要求?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中國清潔供熱產業峰會上,與會專家給出答案。
減污到降碳改造在路上
“目前我國18%的能源消耗被用于建筑供暖,而對大城市來說,供暖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甚至能達到30%。”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武強指出,“2022年煤炭在全國一次性能源生產中的占比達到69.8%。雖然煤炭的消費占比降低至56.2%,但在能源消費中取而代之的更多是石油和天然氣。”
武強認為,當下利用化石能源解決供熱問題不僅會造成環境問題,也是一種能源浪費。“煤炭的燃燒溫度可以達到800攝氏度,天然氣能達到1000攝氏度,而供熱所需的溫度只有50-60攝氏度,因此建筑供熱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北京市煤氣熱力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鄭娜也指出,供熱行業的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0%左右。雖然熱源清潔化改造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現在供熱行業不僅要考慮降低污染,還要注重降低碳排放。
熱電要協作關鍵在儲熱
目前供熱系統的降碳改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鄭娜指出:“在負荷端,提高整個建筑的能效水平,加快居住建筑跟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推動節能建筑規模化發展。通過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加快工業余熱在供熱中的規模化應用,并推進新能源利用,實現源端熱源的清潔低碳化。網端則進行智能化改造,通過熱計量來促進整個行業的節能降碳。”
鄭娜同時指出,供熱行業的降碳也要依賴于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熱電聯產的供熱量已經占供熱總量近70%的水平,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供熱系統的碳排放也能隨之降低。”但同時,隨著新能源接入電力系統,傳統的“以熱定電”靈活性不足的缺點會進一步突出,供熱會受限于電力系統發展,因此需要通過構建新型供熱系統以匹配新型電力系統。她認為“熱惰性又讓用熱調節十分困難,因此調整負荷端的方案不可行,只有通過發電和用熱解耦才能讓供熱更加靈活可控,而實現這一點的核心就在于儲熱。”
“相較于儲電,儲熱成本要低5-10倍,同時安全性高,沒有爆炸風險。”鄭娜介紹,儲熱要想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作用,需要結合智慧供熱概念,通過智慧調控,以類似虛擬電廠的手段把末端負荷聚合,將區域內并網困難的新能源電量直接進行電熱轉化并儲存,解決新能源消納的同時滿足周邊供熱需求。
“供熱+節能”耦合能雙贏
同時新型供熱系統也需要加強和建筑耦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中建研科技副總工程師、低碳所所長鄧高峰表示,依托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建筑本體高性能圍護結構和建筑用能智慧化,低碳建筑改造建設取得一定成果,部分建筑已經能夠實現自主供熱。但為了維持冬季適宜的生活溫度,目前的節能建筑依然離不開市政熱力供應。
鄧高峰建議:“市政供熱應給予節能建筑一定的供熱優惠,同時通過管網延伸帶來更大供熱面積,擴展供熱需求增加收入。”她認為,節能建筑有希望作為新能源熱源并入大管網,助力新型供熱系統構建,但現階段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其供熱溫度過低。管網建設融資困難,供熱公司積極性普遍不高,想要實現供熱和建筑的進一步結合,需要有政策和資金支持,確保雙方共同受益。(實習記者楊沐巖)
轉自:中國能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